加强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合作,加强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等的对接,加快推进融合发展,形成一体化的“汕潮揭”都市圈。
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布局图(2010年-2015年)(略)
专栏1 粤东地区的中心镇
汕头市:外砂镇、东里镇、莲下镇、隆都镇、谷饶镇、关埠镇、和平镇、两英镇、陇田镇、陈店镇、后宅镇。
汕尾市:海城镇、公平镇、可塘镇、梅陇镇、甲子镇、碣石镇、南塘镇、河口镇、河田镇、螺溪镇。
潮州市:庵埠镇、彩塘镇、古巷镇、黄冈镇、三饶镇、钱东镇。
揭阳市:渔湖镇、砲台镇、新亨镇、白塔镇、洪阳镇、占陇镇、里湖镇、棉湖镇、五经富镇、靖海镇、葵潭镇。
|
(二)形成块带结合的产业空间布局。
积极承接珠三角地区和国内外产业转移,重点建设深圳(潮州)、深圳(汕尾)、珠海(揭阳)和汕头市产业转移工业园。加快建设对台经贸投资合作园区。整合提升各类开发区和重点园区,构筑高水平的产业集聚平台,促进形成集聚发展的块状经济区,逐步形成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产业经济带。依托沿海港口,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和港口物流业,积极发展石化、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建设沿海电力能源基地和揭阳(惠来)石化基地,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形成汕尾红海湾开发区-揭阳大南海工业园-汕头沿海产业新城-潮州临港产业集聚区为主的沿海产业带。依托自然环境和潮汕人文景观,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和旅游产业开发,打造粤东文化休闲、旅游观光产业带。以发展高附加值特色效益农业为主,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优势的加工型蔬果、茶叶、花卉、水稻等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借鉴台湾精细农业的经营模式,在汕头、潮州建设粤台精细农业合作发展示范园区,在揭阳、汕尾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示范园区。
专栏2 粤东地区的产业带
沿海工业经济带:范围西起汕尾红海湾开发区、向东经揭阳(惠来)石化基地、汕头南部工业经济带,东至潮州临港产业集聚区等粤东沿海地区。属于国家重点开发区域--海峡西岸经济区南翼,定位为我省重化工业基地和特色制造业基地,对台经贸合作重要区域,我省新经济增长极。依托海岸资源和港口优势,大力发展能源、石化、装备制造、临港工业和港口物流业,提升发展电子信息、玩具、陶瓷、精细化工、生物环保、纺织服装、音像制品、海产品及农产品深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走自主创新创造名牌的发展道路,积极承接珠三角及国内外产业转移。
文化休闲旅游产业带:依托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潮汕人文景观,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和旅游产业开发,发展独具特色的潮汕文化游、海滨度假游、地质遗址游、特色工业游、绿色生态游和革命老区红色游,打造粤东文化休闲旅游观光带。
|
四、产业发展
优化布局,完善配套,增强集聚,加强自主创新,壮大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推进产业一体化发展,加快构建具有粤东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国家和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专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建设完善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力争到2015年,建立100家以上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创新平台。鼓励和引导企业逐步提高研发投入比重,力争到2015年R&D达到1%.努力提高企业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联合承担省级科技项目,联合开展产业共性技术开发。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申报实施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推动自主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加大力度引进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和一线创新人才,加快落实国家和省关于促进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全面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到2015年,年专利授权量达到950件/百万人,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90件/百万人。
(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加快推进民营经济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鼓励民营经济依托大项目,积极参与发展粤东临港工业、海洋经济和特色旅游。依托各类产业园区或产业集群,促进民营企业集聚化、关联化、产业化发展,形成一批配套完善的产业集群。大力推进民营文化创意中心建设,打造以工业设计、工艺设计为主导产业的创意设计产业链,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水平。支持民营企业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提升五金、纺织服装、陶瓷等传统制造业的产业水平。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参与发展影视文化、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民生事业,开拓现代物流、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改制重组,引入外资和国有资本,以新型混合所有制经济形式实现优势互补,增强发展后劲。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规范发展小额贷款业务,支持有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转为村镇银行。支持、引导和推动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融资。提升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水平,引导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有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知名民营企业,重点扶持一批发展前景良好的成长型民营企业。到2015年,民营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水平进一步提高,成为支撑粤东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提升优势传统产业。
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打造拳头产品,培育名牌企业,提高产业集聚度,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技术投入和研发力度,开发名优特新产品产业,增强特色产业国际竞争力。汕头要做强做大“中国玩具礼品城”、“中国工艺毛衫名城”、“中国内衣名镇”、“中国名家居服装名镇”、“中国针织名镇”、“中国文具生产基地”等区域性品牌,积极创建“国家印刷包装名城”。汕尾要以名牌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力争食品制造、纺织服装、金银珠宝首饰及圣诞礼品等行业在品牌提升上有新突破。潮州要发挥“中国瓷都”品牌效应,着力建设陶瓷创新基地;发挥“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和“中国服装跨国采购基地”品牌效应,努力打造全国婚纱晚礼服的“设计中心、制造中心和时尚发布中心”;大力提升国内有影响力的食品产业基地、中国塑料工艺鞋产业基地、国内知名不锈钢制品产业基地、水族器材产业基地。揭阳要做大做优纺织服装、医药制造、翡翠玉器、五金塑料、食品饮料等传统特色产业,努力打造“氨基塑料、中药饮片、五金不锈钢制品、纺织服装、模具、玉器”等一批国内知名的特色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