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组建中原城市群快铁/公交旅游公司
由省直有关部门牵头,中原城市群内9个重点城市共同出资,组建中原城市群快铁旅游公司和中原城市群公交公司。中原城市群快铁旅游公司要以高速化、网络化、一体化为目标,以郑州为中心,以客运专线为骨架,以城际轨道交通为支撑,充分发挥其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的优势。中原城市群公交旅游公司要以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对接为目标,以郑州为全省集散中心,实现中原城市群内9个重点城市之间公交对接。
(五)实现中原城市群无障碍旅游
建立中原城市群旅游协作机制,及时沟通协调旅游发展规划、市场开发计划、旅游优惠政策等旅游发展重大决策。建立统一的旅游标识、咨询、救助等服务系统,共同组织开展宣传促销活动,相互支持和积极参与其他城市的旅游节庆活动。打造绿色旅游通道,鼓励中原城市群内有实力的旅游企业依法异地经营并享受同城待遇,支持跨地区旅游线路运营。对交通、安全和重大投诉等问题采取协调一致的合作立场,做好相互间旅游投诉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建立整合区域行业发展资源和营销资源的工作机制,共同营销、共建品牌、共享市场。
四、人才智力保障
(一)稳定旅游人才队伍
把培育旅游人才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加快构建行政管理、企业经营、行业服务三个层面相配套的旅游人才体系。将旅游人才建设纳入全省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全面优化旅游人才工作环境,大力营造科教兴旅、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提高一线旅游从业人员待遇,以事业、环境和待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二)建设旅游人才市场
疏通旅游人才供需渠道,开展跨区域人才交流;建设中原旅游人才交流中心;建设旅游专业技术人才、导游人才信息库和旅游职业经理人市场;每年组织高级旅游人才洽谈会和旅游人才专场招聘会。
(三)建立旅游高级人才引进机制
加快培养和引进中高级旅游管理人才和实用技能型人才,优化旅游行业人才结构;多渠道、多形式吸引一批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的旅游高级专业人才、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及紧缺人才,落实旅游策划、旅游营销、旅游咨询、旅游职业经理人、旅游资本运作、旅游培训师、旅游经纪人、旅游会展、旅游商务、旅游谈判、小语种导游(韩语、俄语等)、高级导游、旅游学术带头人等各种高级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引进政策和措施,积极引进各类旅游高级人才。
(四)完善旅游培训体系
依托国家中部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建立完善省、市、县、企业四级培训体系,形成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加强普通高校旅游院系和旅游职业教育建设,探索旅游人才培养新机制,满足旅游产业发展对各种人才的需求。抓好国家中部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建设,5年内建设3-5个各类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通过制定和实施全省旅游人才资源规划,重点培养各种急需的高级人才和紧缺人才。开展初级人才的普及性教育与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完善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和岗位培训制度,把旅游培训与宾馆饭店评星、旅行社管理、导游员管理、评定A级旅游区(点)相结合,实施培训达标制度。重点强化导游队伍培训力度,建立导游员(讲解员)星级评定制度。力争到2015年,培养建设一支素质优、能力强、形象好的导游明星团队。旅游行政管理机关要积极创建学习型机关,建立长效学习机制,不断提升行业行政管理水平。完善旅游企业岗位培训制度,实现旅游从业人员在岗培训常态化。5年内分级分类培训旅游管理人员1万人次,培训一线从业人员100万人次。
(五)创新旅游人才机制
整合各种旅游教育资源,鼓励校企联合办学,办大办强郑州旅游职业学院。积极探索校企人才双向交流机制,增强人才培养的适用性和旅游企业发展的科学性。围绕产业结构、行业结构、职业结构调整,改革旅游教育培训的机制、内容和方法,力争实现旅游教育与产业发展所需人才的无缝对接。建设河南旅游人才网,为全省旅游人才和用人单位提供交流服务平台。
五、投融资保障
(一)组建河南省旅游发展投资公司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组建河南省旅游发展投资公司,为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投融资平台。针对全省重点旅游项目进行投资和经营,以资金优势和市场优势配合政府部门进行省旅游产业结构调整。通过资本流向引导社会投资方向,推动产业升级。各级政府分级整合自己的龙头旅游企业,构建不同层次的投融资平台。
(二)探索开展旅游产权交易
探索开展旅游产权交易,为旅游项目与资本构建交易平台,为省内旅游企业、重点旅游项目以及旅游创意成果转化提供融资市场,促进旅游资源与资本高效结合,同时为风险资本、创业资本和社会资金提供旅游市场进入与退出渠道,建立创业投资服务体系,增强各类资本投资旅游产业的积极性。
(三)拓宽旅游融资渠道
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产业,鼓励国内外旅游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通过兼并、参股、收购、债券、特许经营、租赁承包、BOT(建设-经营-移交)、TOT(移交-经营-移交)等多种方式参与旅游开发和经营。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鼓励金融机构提供针对旅游企业的综合授信及其他金融服务。充分利用资本市场,通过企业上市、项目融资、联合投资、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增加旅游投资。进一步整合各方面的资金资源,使不同渠道的政府性资金直接、间接地投入旅游开发项目的配套建设,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旅游开发建设,放大政府资金的引导效应。
(四)增加旅游发展资金
逐步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宣传促销等专项经费的投入。根据旅游发展需要和财政能力,逐步增加旅游专项资金,为旅游规划、市场推介、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资金保障,采取直接补贴、以奖代补和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旅游项目开发。
六、旅游信息化保障
(一)构建多媒体旅游数据库
构建全省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网络,推进旅游政务网、公众服务网、旅游同业网和旅游综合数据库建设,拓展数字电视、移动终端和新兴媒体旅游服务功能,形成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多媒体旅游数据库。构建包括信息资讯、旅游黄页、新闻娱乐、景点导游、游客投诉、旅游紧急救助、移动短信、租车等在内的目的地信息服务体系。重点拓展旅游信息在线统计、预测与分析等管理功能。加快全省旅游营销网络平台建设,增加旅游电子商务功能,提升面向主要客源地的国际化网络服务功能。
(二)建设旅游信息高速公路
依托河南省旅游服务中心智能化大厦、河南省旅游数据中心,运用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等先进技术,与通信运营商合作,开发手机旅游信息查询系统,构建大容量、多通道的旅游信息高速公路,实现信息流与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同步流动。
(三)推进行业管理信息化
建立全省旅游行业网络管理平台;加强旅游电子政务建设;开通网上公文传输系统、旅行社管理系统、旅游信息上报发布系统、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查分系统和旅游安全及资源保护监控系统等;组织全省相关旅游企业参加全国旅游网络博览会,开展网上推介活动;完善旅游资讯功能,开设旅游线路、旅游景区和旅游预订等网络栏目;建立舆情监测情报系统和突发事件应急系统,推动管理信息化,凭借信息技术实现旅游业的适时、动态和精确管理。
(四)建立旅游监控和指挥系统
依托12301旅游热线平台,利用互联网、数字技术,建立由1个中心、18个分中心构成的全省旅游安全监管和指挥调度信息系统,连接景区视频监控体系,实现对重点区域、景区和线路的全天候监控,提供全方位的旅游信息咨询、快速救援、紧急情况处置等服务。
(五)实施高科技提升工程
数字化景区工程。将网上虚拟旅游系统、消防安全监控系统、景区环境综合监管系统、客流量实时采集系统、环境质量监测系统、电子售检票系统、目的地游客旅游服务数字化系统、公共安全报警监控系统、指挥调度系统等高科技技术引入景区,提升景区现代化管理水平。
智能化饭店工程。在全省星级饭店逐步实施智能化饭店工程,使游客借助互联网、多媒体互动终端、电子房卡、遥控器等信息化设备,享受咨询、客房预订、店内消费等智能化服务。
电子旅行社工程。利用旅游信息高速公路和多媒体旅游数据库,实施旅行社行业内部管理流程信息化改造工程,为游客量身定制旅游产品。
旅游企业创新工程。培育新型旅游经营业态,扶持互联网旅游代理商发展。(六)发展电子商务
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鼓励开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业务。充分利用电子信息、电子金融、电子签证和电子票务等,为旅游消费提供便捷服务。鼓励旅行社、饭店、景区等旅游企业应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实现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经营,全面提高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鼓励专业在线旅游企业进入传统旅行社领域;支持传统旅行社特别是中小旅行社发展在线旅游服务。
附件:
“十二五”期间河南省重点旅游项目列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投资额(亿元) | 备注 |
10-50亿项目(37个) |
1 | 荥阳环翠峪风景名胜区整体开发建设项目 | 10 | |
2 | 嵩县农业休闲园区项目 | 10 | |
3 | 栾川东岭植物园开发项目 | 10 | |
4 | 原阳县中华炎黄文化园建设项目 | 10 | |
5 | 焦作温县中华太极养生旅游基地项目 | 10 | |
6 | 舞阳青春太极国际盐浴休闲旅游度假区 | 10 | |
7 | 南阳卧龙岗文化旅游集聚区一期建设项目 | 10 | |
8 | 商丘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区开发项目 | 10 | |
9 | 嵖岈山风景区旅游综合提升开发项目 | 10 | |
10 | 王屋山景区二期开发项目 | 10 | |
11 | 黄河三峡景区二期开发项目 | 10 | |
12 | 黄河丹峡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 11 | |
13 | 鲁山县中原大佛景区配套工程项目 | 12﹒6 | |
14 | 洛阳市龙门一号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 13﹒5 | |
15 | 荥阳桃花峪昭成寺、僧郎谷果园庄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