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四、完善集散服务网络

  在旅游产业由团队旅游向散客旅游整体转型的背景下,适应以自驾、自助为主体的散客游市场急剧扩张的形势,加快建设以郑州为中心,以洛阳为副中心,以三门峡、安阳、商丘、信阳、南阳、焦作等城市为门户,以其他省辖市、旅游重点县(市)和旅游核心景区为节点的旅游集散服务网络。

  (一)发展旅游集散地体系

  郑州市要依托郑州新郑国际机场,郑京、郑西、郑武、郑徐、郑太等高铁系统,连霍、京港澳、郑焦、郑少、郑尧等高速公路网络,连接开封、洛阳、许昌等省辖市的城市轻轨体系,辅助国道、省道等路网和城市内部的地铁体系,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旅游服务基地和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平台与北京、西安等区域集散中心实现有效对接,与全省旅游服务中心实现无缝对接。与洛阳副中心旅游集散地和安阳、商丘、信阳、南阳、焦作等门户集散地构建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成为全省的旅游信息集散地、旅游资金集散地和旅游商品集散地,成为中国中部旅游集散地。

  洛阳市要依托机场、郑西高铁和连霍、二广、宁洛、郑少洛和正在修建的洛栾等高速公路的综合交通优势和古都文化优势,完善旅游集散功能,建设特色服务基地,形成东连郑汴,西接西安,北通南太行,西南连接伏牛山,省外延伸至山西运城的我省副中心旅游集散地。洛阳旅游集散地主要向散客提供旅游综合服务信息,通过旅游标识系统有效引导自驾车客流,形成以洛阳为核心的区域内客源流动,积极与西安、三门峡、晋城、郑州、南阳、济源、焦作等地形成客源互动。

  三门峡市要依托郑西高铁、陇海和正在修建的三十(堰)铁路、连霍和正在修建的三淅等高速公路的综合交通和我省西部门户优势,建设东连郑州、洛阳,西连西安、渭南,北连太原、运城、临汾的黄河金三角地区旅游集散中心,完善旅游形象宣传、旅游信息集散、旅游商品集散、旅游散客集散等多种功能,并利用地缘和交通优势,建设我省西部与晋、陕两省客源互动的门户。

  安阳市要依托京广高铁和北接京、津、冀地区的地缘优势,充分发挥殷商古都文化和曹魏文化的旅游影响力,完善旅游接待功能、旅游集散功能,建设旅游公共信息平台,打造面向华北地区三小时旅游圈内各城市进入我省的门户旅游集散地。西达南太行,东南连接豫北平原,涵盖省内鹤壁、濮阳,辐射北京、天津、太原、石家庄、邯郸等省外大中城市。要加强与郑州中心旅游集散地和焦作旅游集散地之间的客源互送,集中推介太行山旅游线路、殷商文化旅游目的地。

  商丘市要依托郑徐高铁、陇海、京广铁路、商丘机场和东接鲁、苏、皖的区位优势,完善集散功能和旅游接待设施,培育面向中国东部地区三小时旅游圈内各城市进入我省的门户旅游集散地。省内涵盖开封东部、周口,省外辐射阜阳、宿州、徐州、曲阜、日照、菏泽等城市。对外承接安徽、山东、江苏等周边省份主要城市的客流,与郑州中心旅游集散地实现无缝对接,与周口区域形成客源互动,积极引导客流向豫东平原传统农耕文明和乡村休憩旅游区流动。

  信阳市要依托京广高铁、宁西铁路和南连湖广地区的交通优势,完善和优化集散功能和旅游接待服务功能,培育面向中国中南部地区三小时旅游圈内各城市进入我省的门户旅游集散地。省内涵盖驻马店,省外主要面向武汉、长沙等大中城市。利用信阳南部集散地优势,积极吸引武汉、长沙的省外客流,引导客流向新县、鸡公山、南湾湖方向流动,加强区域内客源互动。实现与郑州中心旅游集散地无缝对接,依托京广高铁形成北上客流,积极通过宣传促销扩大南下客流规模。

  南阳市要依托郑渝高铁、宁西铁路、南阳机场和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区的地缘优势,培育面向中国西南部三小时旅游圈内各城市进入我省的门户旅游集散地。省内涵盖伏牛山地区,省外辐射湖北襄樊、十堰、湖南张家界、陕西商洛等城市。加强与伏牛山旅游服务中心的对接,形成伏牛山北麓、南麓、东麓区域的客源流动,向东与信阳、向西与三门峡形成客流互动。利用地缘优势和交通网络积极引导省外客源通过南阳向伏牛山区域流动。与郑州、洛阳和信阳旅游集散地有效对接,向三地输送省外客源。

  焦作市要依托郑焦晋高速公路、长济高速公路和豫晋交界地区的地缘优势,培育面向中国西北部三小时旅游圈内各城市进入我省的门户旅游集散地。省内涵盖新乡、济源,省外辐射山西晋城、长治等城市。吸引郑州、洛阳、安阳旅游集散地的省内外客源,与新乡、济源等地实现客源共享。积极引导山西客源入焦,并向郑州中心旅游集散地输送,形成合理的客源流动规模。

  旅游重点县(市)和旅游核心景区要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或游客咨询中心,向上与重点城市旅游集散地网络衔接,向下通过道路标识系统、景区综合服务系统实现服务终端化。

  (二)健全旅游服务体系

  加快河南省旅游服务中心、门户集散地、交通枢纽和高速公路服务区、目的地游客服务中心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四级联动的旅游服务体系。

  1.河南省旅游服务中心。建设河南省旅游服务中心,强化旅游指挥调度、旅游信息咨询、旅游交流与展示、旅游科技研发与培训、旅游管理与服务、旅游紧急救援等功能,打造覆盖全省的旅游公共服务指挥平台和服务平台。以省旅游服务中心为中枢,实现全省旅游信息服务统一指挥、资源整合、快速反应、价值共享。

  2.门户集散地。在洛阳、安阳、商丘、信阳、南阳、焦作、三门峡等七个旅游集散地根据客流量和服务需求建设相应规模的游客服务中心。强化客流引导、交通疏散、区域旅游形象展示、旅游服务预订等功能。

  3.交通枢纽和高速公路服务区。在交通枢纽和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立旅游咨询服务站。以散客和自驾车游客为服务主体,提供人工咨询、信息查询、景区宣传品发放等服务。

  4.目的地游客服务中心。加快建设伏牛山区域游客服务中心;在林州、辉县、修武、济源、淇县等地布局太行山区域游客服务中心;在新县、桐柏布局桐柏-大别山区域游客服务中心。各A级景区建设游客服务中心。

  (三)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贯彻落实国家《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2009-2015)》,规范旅游服务标准,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1.引导服务。规范设置交通引导系统,形成道路系统与地图系统协调一致的多方位引导系统。在通往旅游集散地、旅游目的地、旅游度假区、3A级以上景区、旅游集聚区的主要道路沿线设置规范醒目的中英文交通指示牌。在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旅游支线公路、公共活动场所、车站广场、主要街道等逐步普及旅游交通引导标识和旅游形象展示标识。

  2.景区服务。全面实施国家A级景区服务标准和《河南省旅游景区服务规范》,加强景区交通服务、票务服务、信息服务、解说服务、环境服务、卫生服务、安全服务、投诉管理以及餐饮、住宿、游玩、娱乐、购物等配套服务。完善景区服务程序、服务规范、服务监督机制。强化景区从业人员基本素质、专业技能和安全方面的培训。

  3.配套服务。参照国际标准,推动建立涵盖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旅行服务等领域的标准化服务体系。完善旅游公交服务体系,实现旅游集散地、交通节点与旅游目的地、旅游集聚区、景区的无缝畅通对接;促进成立跨区域汽车租赁公司,办理异地租车、收车业务,以方便和发展自驾车旅游。加大农家宾馆星级评定力度,完善星级酒店监督机制,促进服务礼仪的规范化和服务内容的人性化、特色化。制定旅游文化演出场所服务质量标准,提升旅游娱乐服务水平。推行旅行社质量等级评定、导游人员质量等级评定等分类管理制度,加大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力度,积极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无证经营、违约失信等违法违纪行为,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高旅游组织服务和导游服务的水平。加强旅游购物管理,倡导诚信经营理念,营造放心的购物环境。

  4.服务品牌。加强旅游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和旅游志愿者队伍建设,树立“礼仪之邦、微笑河南”的服务形象,倡导“以人为本、游客至上”的服务理念,以游客满意度为标准,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和旅游投诉处理,妥善处理旅游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争议、纠纷,切实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建立诚信旅游体系,打造“温馨河南”、“亲情河南”的服务品牌,让游客在我省游得放心、安心、舒心、开心。

  5.评价机制。建立以游客评价为主的在线旅游目的地评价系统和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系统,形成覆盖全面、评价公正、发布及时的旅游目的地评价机制。通过对游客需求和意见的了解,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

  五、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优化旅游产业要素

  1.拓展购物旅游。强化“以购促游、以游促购”,强力拓展购物旅游。制定支持旅游商品研发销售的优惠政策,重点扶持20家大型旅游商品生产企业,重点规划建设3-5个旅游商品交易中心、旅游纪念品孵化基地和旅游纪念品创意园区。成立河南省旅游商品研发中心,指导各地开发特色旅游纪念品,建设旅游商品设计生产基地。制定质量认证标准,完善旅游商品销售和管理体系。加大旅游商品研发、经营人才队伍建设,办好河南省旅游商品交易博览会和旅游商品设计大赛。完善特色商业休闲街区、专业超市、旅游景区购物场所、旅游商品加工销售园区、乡村购物点、酒店配套购物点、交通集散区购物场所等7类购物场所和网点布局。在郑州、开封、洛阳等旅游城市修建旅游商品购物一条街,把郑州德化街、开封马道街、洛阳八角楼步行街、安阳北大街、焦作和平街、新乡东方文化步行街打造成时尚购物休闲示范街。

  2.推进旅游交通业。借助高速铁路和城际轻轨建设的有利时机,强化旅游交通绿色通道服务,构建以航空、铁路、公路为主体的旅游立体交通网络。依托旅游客源地,加开国内航班,增开国际直航线路,大力发展航空支线运输。从郑州新客站等站点至旅游景区的道路交通应充分考虑旅游需求,加快修建、完善主要城市至景区的旅游道路,到“十二五”末,基本实现4A级景区与交通主干道对接、5A级景区与高速公路对接。积极开展伏牛山、太行山旅游环线公路前期论证工作。鼓励建设具有交通、景观、游憩等多重功能的旅游风景道。依托大型旅行社和公交资源,组建旅游汽车公司。开通城市与景区间的观光巴士。引导成立自驾车俱乐部,培育有市场竞争力的汽车租赁公司,完善与之相应的营地和配套服务。

  3.做强旅游娱乐业。依托各地戏曲、武术、杂技、魔术、歌舞、社火、器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一批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旅游娱乐项目,鼓励5A级景区和五星级酒店编排上演一批独具特色的舞台剧;继续提升《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实景演出和《大河秀典》、《濮阳水秀》舞台演出的品味,集中打造《禅意少林》等大型舞台剧,加速形成国内知名演艺品牌;强化“梨园春”品牌建设,提升豫剧的市场影响力;倡导“城市24小时社会”的旅游产业发展理念,支持发展24小时营业的特色娱乐场所,鼓励在郑州新区、开封、洛阳等地建设娱乐城、主题游乐园、不夜城等旅游娱乐项目。加强新技术与旅游文化的对接融合,积极利用网络引导旅游文化建设,建立数字化旅游文化资源共享传播平台。

  4.提升旅游住宿业。按照“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思路,构建与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集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文化主题酒店、度假酒店、汽车旅馆、特色农家宾馆等为一体的多元化住宿体系。大力发展高档星级酒店,引进香格里拉、喜来登、凯悦、雅高等国际知名酒店管理品牌,提升高档星级酒店服务管理水平。积极倡导低碳绿色酒店经营理念和“金钥匙”服务理念。到2015年,建设30-50个五星级酒店(力争每个省辖市均有1-2家五星级酒店)、100个四星级酒店,形成一批文化主题酒店和经济型酒店,培育30个特色农家宾馆示范区域。

  5.开发美食旅游。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带动豫菜振兴,针对市场需求开发养生、绿色等菜肴系列,形成快捷方便、搭配合理、冷热结合、营养均衡的餐饮系列。重点打造50个特色餐饮企业,扶持郑州阿五美食、胖哥餐饮、仲记酒楼、萧记烩面、洛阳真不同、开封第一楼等知名餐饮企业发展,弘扬豫菜文化,打造豫菜品牌。推广郑州烩面、洛阳水席、开封小笼包、道口烧鸡、逍遥胡辣汤等地方风味小吃。策划建设以环球美食城、长垣食博园为代表的美食街、美食城、文化主题饭店、演艺型饭店等餐饮项目,形成一批餐饮服务集聚区。建立旅游美食标准认证体系,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确保饮食卫生和食品质量。

  6.做优旅行服务业。引进国际旅游运营商,提高信息化和专业化管理水平。整合组建一批龙头旅行社,推进集团化和国际化建设。提升一批中小旅行社,提高专业化和特色化水平。发展一批旅行终端服务商,实现旅行服务的网络化与便捷化。加强对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引导,鼓励旅游企业发展在线业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快推进旅游预订、营销与电子商务系统建设。构建散客旅游服务体系,实现旅行服务的个性化与现代化。以门户旅游城市为核心,以主要交通节点和自驾车线路为依托,以重点旅游县(市)和精品景区为节点,构建散客和自驾车服务体系。

  (二)深化与相关产业的融合

  1.促进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落实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文化植入旅游,以旅游带动文化,形成文化旅游共生体与产业联合体,实现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旅游强省跨越。积极探索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搞好开封、登封、镇平、淮阳、浚县、新县、禹州、宝丰、濮阳、鸡公山等10个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的规划开发,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培育高品质旅游演艺产品。支持提升《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禅意少林》、《大宋·东京梦华》、《大河秀典》、《水秀》、《武林风》、《梨园春》等项目品牌,逐步在洛阳龙门、安阳殷墟、焦作云台山、信阳鸡公山、鲁山大佛等重点旅游景区开发旅游演艺产品,创新演出形式,打造一批优秀旅游演出节目。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开发文化旅游产品。鼓励从事传统手工技艺和表演艺术的艺人在旅游景区、各种旅游展销会和节庆活动中展示具有河南特色的传统手工技艺、民俗文化,通过保护性旅游开发,带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复兴和传承。建设一批重点文化旅游设施。强化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名人故居、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化场所的旅游功能,加快以河南省博物院为龙头的中原特色博物馆网络建设。通过举办投资洽谈会、项目交易会等形式,集中推介全省重点文化旅游项目,为文化企业和旅游企业的沟通合作构建平台。鼓励网吧连锁企业在符合一定标准和条件的旅游度假区开设直营连锁门店,鼓励游艺娱乐企业在旅游度假区开设游艺娱乐场所,打造一站式旅游消费和文化娱乐园区。

  2.促进旅游与农业融合发展。强化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融合,实施旅游富民工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通过发展旅游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优化乡村建筑环境、卫生环境、生态环境,将广阔的农村转化为优美的旅游空间。依托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开发销售乡村名优土特产品、旅游特色购物产品,将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成果转化为旅游产品。加强特色旅游乡村建设,与城市特色社区建立交流机制,实现城市文明进乡村、乡村旅游到城市社区的良好互动局面。强化居民旅游服务意识,积极发展特色农庄型、生态农业园区型、农家乐休闲型、农产品集散型、特色旅游村镇型、城市依托型和民俗风情体验型等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按照《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的意见》(农企发〔2010〕2号)及国家旅游局《全国乡村旅游业发展纲要(2009-2015)》精神,选择一批旅游资源禀赋高、基础条件好、市场需求旺、资金和人才有保障、具有一定开发价值的县(村)作为试点,开展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做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工作。

  3.促进旅游与工业融合发展。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加快旅游与新型工业化的融合。传统工业企业要加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新型工业企业要增加旅游功能,大力发展工业旅游。选择一批环境优美、技术先进、深受群众关注的工业企业,开发参观型、访问型、参与型、自助型等多种形式的工业旅游,展示和提升我省工业形象,把富士康、双汇、宇通、金星啤酒、宛西制药、许继电器等打造为全国知名的工业旅游品牌。充分利用废弃矿坑、工业遗址等资源在郑州、洛阳、焦作、平顶山、商丘、三门峡、安阳等地发展工业遗产游。与新能源结合在三门峡、新县、方城等地建设风电公园。扶持发展旅游商品制造业,加强许昌钧瓷、焦作绞胎瓷、四大怀药、平顶山汝瓷、开封汴绣、洛阳唐三彩、南阳玉石、濮阳麦秆画等特色旅游商品的研发生产,推动旅游商品生产集群化、专业化、系列化、精细化、品牌化发展。依托宇通、海马、少林、日产等汽车公司和双汇、思源等食品公司,加快发展旅游装备、旅游交通工具、旅游食品、游艺设备、园艺设备、旅游时尚用品等行业,大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休闲、登山、露营、探险等各类户外活动用品及宾馆饭店专用产品,整体推进我省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

  4.促进旅游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兴一业、旺百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加速与其他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开发体育旅游、文化旅游、科技旅游、医疗旅游等旅游新产品,促进康体健身、文化创意、影视娱乐、广告会展、旅游地产、旅游规划、信息咨询、网络经济等新型服务业态的发展,丰富现代服务业内涵,培育和带动新兴消费市场,全面推进服务业规模扩大和水平提升。通过旅游业发展,推进文化、体育事业的开放和发展,策划、举办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旅游节庆活动和体育赛事。通过发展旅游金融、旅游保险、旅游房地产、旅游餐饮、旅游购物等新业态,带动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业、餐饮业、购物业等第三产业全面发展。

  5.促进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进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开发多元化的旅游新产品。加强与联通、移动、电信等企业的合作,推进旅游信息化与产业化融合发展,不断提高我省旅游的科技含量和信息化水平。加强与水利系统合作,利用全省丰富的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利资源,大力开展滨水和水上旅游;加强与林业、住房城乡建设、国土资源等部门合作,依托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世界地质公园等生态景观资源,开展森林休闲、风景览胜、地质科考等专项旅游;借助全国及我省特色景观旅游村镇创建及评选活动,积极开展特色景观村镇游。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