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设试点县及县、乡、村三级示范林。
“十二五”期间,在右江区、田阳县、田东县抓好国家油茶产业发展试点县项目的实施;在除平果县外的11个县(区),建设55个高产标准化造林示范点及220个低产林改造示范点。新造示范林实行县级示范点建设,低产林改造示范林实行县、乡(镇)、村级示范点建设。11个县(区)各建设高产标准化造林示范点5个和低产改造示范点20个(其中县级5个点、乡级5个点、村级10个点)。每个县级高产标准化造林示范点面积要求在100亩以上;县级低产改造示范点建设面积要求在300亩以上,乡级低产林改造示范点建设面积要求在100亩以上,村级低产林改造示范点建设面积要求在10亩以上。
(四)大力培植油茶加工龙头企业。
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油茶产业发展项目及专项资金扶持油茶加工龙头企业。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油茶企业参与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评选。引导油脂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发展“企业+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在油茶主产区建立原料基地,与农户签订产销订单,开发优质油茶籽油及其精深加工产品,提高油茶产业化水平,促进油料产业化经营。培植6家茶油加工龙头企业,茶油精炼加工率达80%以上。创立品牌,引导消费,培育市场,实现油茶资源培育、产品加工、营销一体化的良性发展格局。
(五)建立健全社会化油茶产业服务体系。
一是引导林农按照依法、自愿的原则建立多种形式的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开展种植、技术推广、生产资料供应、产品营销等服务,努力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促进油茶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二是林业等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技术服务体系,组织广大科技人员深入油茶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切实提高油茶生产管理水平。同时,抓好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为我市油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四、政策支持
(一)设立油茶产业发展奖。
市人民政府设立油茶产业发展奖,实行以奖代补,对“十二五”期间超额完成市人民政府下达的油茶发展任务的县(区)给予表彰奖励。
(二)统筹资金推动油茶产业发展。
采取“财政资金扶一点、项目资金补一点、银行贷一点和种植户筹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集油茶开发资金。各县(区)要将油茶发展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在上级扶持的基础上,对新造油茶农户给予适当补助。林业部门要将退耕还林、珠防林等各类造林项目与油茶生产相结合,可将育林金、植被恢复费等资金用于扶持发展油茶生产;发展改革、农业、扶贫、粮食、科技等部门要安排一定的项目资金用于扶持发展油茶生产;各金融机构以及保险部门要稳步推行农户信用评估和林权抵押相结合的免评估、可循环小额信用贷款,扩大林农贷款覆盖面,并按规定提供优惠利率等,通过多种方式扶持油茶产业的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资金参与开发油茶产业。
(三)利用专项补贴扶持油茶产业发展。
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补助资金,对在宜林荒山荒地、退耕还林地新造高产油茶林进行扶持,对现有低产油茶林改造进行补贴。将油茶生产所需小型机械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鼓励引导林农逐步实行机械化作业,提高生产效率。
(四)多种经营模式推进油茶产业发展。
一是在除平果县、德保县、靖西县以外的9个县(区),按照油茶面积布局,每个县(区)规划3-5万亩林地作为基本的油茶林用地,不可变更林种和树种,县(区)财政每年给予林农适当补贴,保障粮油生产安全的基本用地需要。二是鼓励以“山地入股、实物分红”的形式合作开发油茶产业,林地使用权人与投资者按比例分红。三是支持和鼓励有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油茶开发大户通过租赁或转让等方式开展土地流转,进行集中开发,推进规模经营。
(五)争创品牌,拓宽市场。
商务、林业、质监等有关部门要努力创造条件,引导、扶持油茶加工企业创建名优油茶品牌,并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各油茶加工企业要积极创建名优品牌,积极参加国内外的知名展会,拓宽市场销售渠道,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人民政府成立市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单位有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局、林业局、招商局、农业局、农机局、科技局、商务局、水利局、粮食局、扶贫办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林业局,具体负责油茶产业发展的日常事务。
各油茶产业发展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统筹推进本县(区)油茶产业发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