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按照综治委〔2011〕10号文件的要求,对行政调解工作负总责,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建立行政调解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解决本地区重大、复杂的矛盾纠纷,统筹协调跨地区、跨部门的行政调解工作。行政调解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政府法制机构),负责处理日常工作。
各级政府要将行政调解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内容,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要根据工作部署制定本地区开展行政调解工作的具体实施意见,积极构建行政调解工作平台,健全本地区行政调解工作机制和网络体系。要落实工作保障,抓好行政调解队伍建设,将开展调解工作所需的各种培训指导、人员聘用、工作补贴等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统筹安排。
(二)加强监督指导。
各级政府法制机构作为行政调解工作的牵头部门,要切实承担起行政调解工作的统筹协调、综合指导、政策研究、信息交流以及监督检查等工作职责,具体包括:研究制定行政调解有关规章制度,推动行政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建立行政调解工作信息统计分析制度,及时汇总分析通报行政调解工作情况;建立健全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等各种调解组织的协调联系、信息沟通和衔接机制,促进相互配合、有效联动;建立健全行政调解工作监督机制,对行政调解工作实施监督检查;建立行政调解典型案例指导和学习培训制度,提高行政调解人员的业务水平;对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矛盾纠纷,协调相关部门共同解决并确定牵头单位等。
(三)加强机制建设。
行政机关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做到“领导、机构、人员、场地、经费、责任”六个落实,为发挥行政机关在开展行政调解中的主体作用提供充分保障。涉及矛盾纠纷较多的重点执法单位,应当成立行政调解工作室,组建行政调解专业队伍,加强行政调解工作平台和组织网络的建设。行政机关要根据本单位本领域的工作特点和要求,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矛盾化解目标,规范、完善本单位开展行政调解的工作程序,确保行政调解工作依法、规范、有序进行。要立足预警、防范,建立完善矛盾纠纷预测排查、分析研判、信息交流、统计分析报告、档案管理等工作制度,积极创新行政调解工作机制,探索邀请专家、基层组织以及有关专业调解组织参与行政调解的合作机制。要加强对行政调解人员的日常管理和岗位培训,落实奖惩措施。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行政复议工作,积极履行行政复议职责,充分运用行政调解手段实现案结事了。要加大对行政调解工作以及成功经验、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人民群众了解、支持、参与行政调解工作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协调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