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切实做好灾后救助和恢复重建工作。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地震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为灾民提供救助、救治、康复、补偿、抚慰、抚恤、心理援助等服务;要及时组织地震、教育、民政、住房城乡建设、交通、水利、电力、卫生等部门开展地震灾害损失调查评估,编制科学的灾后恢复重建规划,要有计划、分步骤地全面做好恢复重建的各项工作,尽快恢复灾区生产、生活秩序。(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县市区应急、财政、教育、民政、住建、国土资源、交通运输、水利、卫生、供电、财产保险、地震部门)
五、进一步健全完善政策保障措施
(一)编制实施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各县(市、区)要把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实现防震减灾与经济社会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当前,要以《自治区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为依据,抓紧编制市、县两级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并做好防震减灾规划与其他各相关规划之间的衔接,统筹资源配置,确保防震减灾任务和措施的有效落实。(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县市区发改、地震部门)
(二)加大防震减灾经费投入。各级政府要依法把防震减灾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稳定增长的防震减灾投入机制,特别要加大对基层防震减灾工作的投入力度。科技部门要持续加大地震科学技术研究科研经费投入,以防震减灾科技持续进步支撑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积极拓宽资金渠道,鼓励和引导企业及社会力量支持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县市区财政、科技部门)
(三)加强防震减灾法制建设。各级政府部门要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震减灾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全面履行法定职能,强化工作措施,推进防震减灾法律制度的全面贯彻落实。加大防震减灾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公众防震减灾法制观念,推进防震减灾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管理。加强防震减灾执法队伍建设,定期对《
防震减灾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执法检查;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市、县市区法制、住建、发改、国土资源、地震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