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构建良好生态网络。推动林业生态向纵深发展,构建“一区”(南太行山地生态区)、“两带”(沿黄生态涵养带、南水北调中线景观带)、“三网”(道路林网、河渠林网、农田林网)生态构架。推进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快矿区生态治理、农村土壤修复,打造城市水系生态走廊,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三)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增强经济转型智力支撑。强力实施人才战略,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培育、引进人才,创新人才制度,建设规模宏大、结构优化的人才队伍。
1.着力培育经济转型人才。围绕经济转型,培养高层次、高技能、紧缺型人才,形成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的企业家群体,形成一批以知名学者和专家为核心、以优秀中青年学科和业务带头人为骨干的创新群体。加快职业教育园区建设,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建设国家职业教育基地、劳动力技能培训基地、全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示范基地。加快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建设太极文化学院,推进高校专升本工作,支持河南理工大学进入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吸引国内外知名大学和教育机构在焦作合作办学或设立分支机构,支持民办教育发展,鼓励企业参股组建职业教育集团。
2.积极引进经济转型人才。加快实施引进海外优秀人才计划、首席专家工程、首席技师工程,对引进人才在工作场所、生活条件、住宅公寓、创业启动资金、风险投资和商业担保方面给予专项支持,广泛吸纳国内外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在焦作创业发展。
3.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完善人才评价使用、激励保障、配置流动等政策体系,加强人才培训、交流、咨询等配套服务,充分体现人才价值,维护人才合法权益,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
(四)创新体制机制,增强经济转型动力支撑。围绕人力资源、土地、投融资、社会管理关键环节,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大先行先试力度,破解体制机制难题。
1.推进土地管理体制创新。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步伐,在此基础上探索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有序流转,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实现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地同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和信息平台建设。探索实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定期评估和适时修改工作制度。开展资源枯竭城市矿业用地改革试点,整合开发利用闭坑矿山工业广场、排矸场、煤矿塌陷区、棚户区等工矿废弃地和未利用地,开展废弃矿山土地整理、复垦。实施节约集约高效用地工程,大力推广应用先进节地技术,合理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和用地投入产出率,综合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建设集生态、水利用、文化旅游为一体的黄河滩区土地开发复合功能带。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探索开展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人地挂钩政策试点。
2.推进投融资体制创新。充分发挥投资集团等投融资平台作用,构建文化旅游业投融资平台。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入驻,加快商业银行战略重组。开展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创新试点,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培育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实施企业上市培育工程和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工程,大力引入私募基金,扩大市场融资规模,推动企业转型发展。促进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发展。推进信用担保体系创新,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补偿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建立银企保协同合作机制。建立社会与个人征信体系、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整合金融、工商、税务、环保等信息资源,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信用约束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