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牢牢把握“工业强市”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加快建生态文明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解决“三农”问题为主线,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差距不断缩小的长效机制,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逐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对接、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让城乡居民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协调发展。要把实现群众的愿望、满足群众的需要、维护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以及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
2.试点先行,有序推进。要坚持“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原则,应当结合本地实际,在改革内容上可选择若干方面先行,在区域推进上可选择若干乡(镇)、村先试。在先行先试点取得成功经验后,再向面上有序推进。
3.探索创新,还权赋能。要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路径和办法,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方面开展创新和探索,通过“还权赋能”的方式进一步激发农村活力。
4.政府主导,市场推动。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发挥政府在优化环境、制定政策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又依靠市场在促进人口转移、产业集聚和城镇发展等方面的推动作用,形成政府引导和市场推进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
(三)总体目标
2012年,试点地区按照因地制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注重实效的原则,完成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的编制,并结合本地实际,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公共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若干领域先行组织实施。
2013年-2014年全面推进,试点地区初步建立城乡一体的经济社会发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建立城乡教育、医疗、文化合理布局、均衡配置的公共服务体系,城乡有效衔接、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和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及社会保障体系。
2015年,试点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6%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8%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1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势头得到扭转,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城镇综合带动能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城镇化率达到 75%;城镇基本养老参保覆盖率达到85%、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达到80%,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以上,失业保险参保率达85%、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0%;建立更加完善的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发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为重点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