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进一步发挥各级残疾人专门协会在“代表、服务、维权”的作用。
5.加强残联干部队伍建设,将残联干部队伍建设纳入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整体规划,加大培养、使用和交流力度。选好配强各级残联领导班子。加强残疾人干部培训,做好残疾人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工作。根据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快培养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等专业人才队伍,同时,进一步发挥各级代表大会中残疾人代表的作用。
6.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发展壮大助残志愿者队伍。将志愿助残工作纳入“绿丝带”志愿服务总体规划,继续开展“‘绿丝带’助残志愿者”活动,建立健全志愿者招募注册、评价激励、权益维护机制,促进志愿助残服务专业化、常态化、长效化。
7.大力弘扬自强不息精神,鼓励和帮助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充分发挥残疾人在残疾人事业中的作用。广泛开展自强活动,培育自强典型。
(十三)信息化
主要任务:
--逐步完善基层残联系统网络建设与服务,构建覆盖全市残疾人的服务网络平台。
--加强残疾人事业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为我市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提供信息数据支撑。
政策措施:
1.建立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工作组织体系,完善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工作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市残联信息化管理机构,逐步建立区(市、县)残联信息化专业技术队伍,加强区(市、县)残联信息化人员培训,继续深化基层残联信息化工作。
2.加强我市残联网站资源建设,运行统一的残疾人服务网站,探索面向残疾人开展个性化、多形式的网上便民、惠民服务。积极推动政府网站无障碍建设的意识和投入。
(十四)社会环境和残疾人慈善事业
主要任务:
--进一步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倡导“平等、参与、共享”的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培育发展残疾人社会服务组织,大力发展残疾人慈善事业,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的有效机制。
政策措施:
1.宣传、文化、新闻、出版等部门和单位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支持残疾人事业;公共传媒要加大残疾人事业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党和政府扶残助残优惠政策措施,加强网络等新媒体宣传;建立市、区(市、县)两级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联动网络,完善新闻宣传通讯员制度;市及区(市、县)广播电台要开设残疾人专题节目、电视台要开办手语栏目,积极推进影视剧和电视节目加配字幕;积极组织稿件(节目)参加全国、全省残疾人事业好新闻作品评选;组织好各类残疾人节日主题宣传活动;深入开展各类扶残助残活动。
2.通过用地保障、信贷支持和政府采购等形式,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展残疾人社会福利事业,兴办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等各类社会福利机构。采取公办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通过资金、场地、人才等扶持措施鼓励各类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参与发展残疾人服务业。加强残疾人服务业规划和行业管理。
3.加快和大力发展残疾人慈善事业,红十字、慈善协会、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等社会组织要积极为残疾人事业筹集善款,开展爱心捐助活动。实施好助残慈善项目,争取多方支持,建立我市残疾人慈善品牌项目,鼓励企事业单位增强社会责任感,为残疾人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专栏三:“十二五”主要能力建设项目1.建成贵阳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和托养中心。占地56亩,总投资1.4亿元。
2.完善区(市、县)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等基础服务设施。
3.在60%的区(市、县)建设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4.建设一批示范性残疾社区康复站。
5.在60%的区(市、县)建设残疾人托养中心。
6.贵阳市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达到示范中心要求。
7.推进全市残联系统网络建设,市残联门户网站信息无障碍建设。
8.加快培养残疾人康复专业技术人员、社区康复协调员队伍、托养管理和服务人员、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残疾人维权工作人员、基层信息统计人员、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人员、残联专职工作人员、基层残疾人专职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