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加“*”数据为累计数据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利用外资规模和质量有待提升。利用外资总量同国内先进城市相比差距较大,引资项目的质量和结构还不尽合理。一是制造业利用外资以低附加值环节为主,资源消耗和环境损害压力较大,缺乏对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的支撑作用。二是服务业利用外资占全市比重近年来有大幅提高,但主要依靠房地产业支撑,2010年房地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占服务业利用外资的59%,在全市实际利用外资中占比接近三成,金融、物流、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相对滞后。
2、外贸发展方式亟待转变。2010年南京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26.8%,但大都为附加值较低的加工贸易,一般贸易出口比重较低。出口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较少,贸易对产业提升的促进作用不明显。服务贸易出口比重偏低,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发展不平衡。
3、区域发展不平衡。全市各区县、各开发区经济国际化发展不平衡。从外贸出口和实际使用外资两个指标看,2010年全市13个区县中,最高的区县分别为最低区县的46倍和24倍;在12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中,差距分别达到375倍和30倍。
4、“引进来”和“走出去”不平衡。在“引进来”步伐不断加快的同时,南京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和国际资本市场运作的步伐相对滞后。一是具有较高外语水平、丰富专业知识、熟悉国际经济法律和国际经贸惯例,同时具备一定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综合性和开放型人才,特别是能够解决国际贸易纠纷的实务人才较为缺乏,成为企业“走出去”的短板。二是企业对有关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社会风俗、市场、行业和产品等信息缺乏深入了解,同时面临着企业文化、经营能力、融资渠道等方面国际化经验不足的问题,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无法将“走出去”的愿望转化为实际行动,减弱了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热情。
二、南京“十二五”经济国际化发展环境分析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调整变革,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加快,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明显加速,江苏发展进入创新驱动新阶段。“十二五”时期,南京进入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由全面小康向基本现代化跨越的新阶段,经济国际化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世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变革,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正孕育突破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种要素的跨国流动和资源的全球配置趋势进一步增强,加强了全球分工体系的相互依存和联系。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进入再平衡调整期,以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和研发环节转移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正席卷全球;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和提升,新一轮科技创新浪潮正在孕育之中;全球环境生态压力持续加大,绿色低碳成为发展新模式。这为南京把握先发优势,超前对接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新一轮产业分工,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提供了良好机遇。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速减缓,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因素增多。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滥用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的现象层出不穷,国际贸易摩擦进入高发期,世界经济环境日趋复杂。
(二)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创新转型成为发展新要求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的增长提升了我国国际地位和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我国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的广泛性、与世界各领域的关联度进一步增强。我国继续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推进,人民币在国际上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不断提高,成为我国对外贸易与投资便利化的重要载体。我国以科学发展为主体、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经济发展将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南京经济国际化发展面临有利的宏观环境。
(三)南京城市地位进一步提升,经济国际化面临历史性机遇
南京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服务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基本形成,创新型经济初现端倪。“十二五”期间南京经济国际化面临一系列重大发展机遇。一是全市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坚持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道路,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重要功能板块相继建成并发挥积极作用、城乡统筹推动新一轮生产力布局加快调整,为南京经济国际化进程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二是长三角率先发展战略的实施提升了长三角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了南京作为长三角地区承东启西的中心城市和门户城市的地位,新一轮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将在南京集中布局,为南京提升城市首位度、承接上海辐射、加强向中西部辐射、全面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创造了有利契机。同时,南京都市圈、宁镇扬区域合作日益紧密,优越的区位条件为南京参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经济大循环提供了良好条件。三是2013年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和2014年第二届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南京举办,将进一步提高南京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四是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将加快推动海峡两岸和平发展,增强南京为海峡两岸合作发展服务的能力,实现宁台经贸产业合作新突破新跨越。
专栏1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要求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基本要求是: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