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十二五工业发展暨转型升级规划的通知

  (三)转型升级成为苏州市“十二五”工业发展的主旋律。
  苏州工业在“十一五”取得了重大的发展成就,工业产出总规模已仅次于上海,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二,其他各项量的主要经济指标也多年名列全国前茅,已成为国内外公认的现代工业重镇。但在取得快速发展速度和重大发展成就的背后,我们也必须清醒看到自己走过的发展轨迹存在的很多缺陷,在这种缺陷掩盖下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到现在已明显的开始干扰和阻碍下一轮的发展速度及发展质量。
  至2010年末,苏州户籍人均GDP已突破24000美金,即使以常住人口计算,也已超过12000美金,按国际公认的划分标准,苏州早已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然而深度剖析可以发现,后工业化时代的基本特征在苏州并没得到清晰的显现。

  后工业化时代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为主体的时代,后工业化时代具备三个鲜明的特征:
  1.制造业已彻底摆脱“以出口为导向,以OEM为主要制造手段,简单规模扩张”的特征。制造业主体结构已表现为主要通过技术升级、品牌经营、组织变革实现质的飞跃。
  2.整个经济社会的财富总量增长,更多的依赖非制造业,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制造业创造的增加值在整个社会财富中的比重明显快速下降。
  3.资本和劳动大量的由非服务业部门向服务业部门转移。
  近年来,我市的总体开发强度已位列全国之首,但是单位土地面积的GDP产出,不仅低于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甚至低于厦门、宁波、无锡等二线城市,导致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占GDP比重达57.7%的制造业,其总体结构仍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配套协作型经济结构大于自主创新型经济结构,贴牌加工型经济结构大于自主品牌型经济结构,出口导向型经济结构大于自我消费型经济结构。这种产业结构带来的较大缺陷,就是土地产出的贡献度低和中低层次劳动力的占用量高。

十城市单位面积GDP产出(2010年)

城市

每平方公里GDP产出(亿元)

深圳

4.87

上海

2.66

宁波

2.00

佛山

1.48

广州

1.44

无锡

1.20

厦门

1.10

苏州

1.08

天津

0.83

南京

0.77

杭州

0.35


  “十一五”全市实施工业项目的总投入超过6500亿元,占用工业用地24.2万亩,已占到全市供地总量的52%,获得工业增量产出15877亿元,平均每新增一亿元工业产出需供地15.24亩。同时,“十一五”全市新增劳动用工122.48万人,平均每亿元工业增量净增劳动用工77人。
  如果我们现有增长模式得不到根本转变,按现有的土地贡献率和劳动生产率,实现“十二五”总产值翻番的目标,最低限度还要新增42.7万亩土地和215.6万人,很显然,我们没有这样的储备资源来支撑这种发展模式,严竣的现状告诉我们:苏州工业在过去较长一个发展阶段其主要依靠资源消耗来支撑高增长的方式将难以为继;主要依靠超占环境容量来支撑高增长的方式将难以为继;主要依靠简单劳动力低偿占用来支撑高增长的方式将难以为继;主要依靠模仿配套来支撑高增长的方式将难以为继;主要依靠加工贸易来支撑高增长的方式将难以为继。
  在未来五年里,苏州工业要完成三大历史任务,为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在六个主要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并进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重要贡献:一是要基本完成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任,使之形成新兴产业引领,高新技术支撑,现代服务业助推的新局面;二是要继续完成在高起点上持续、平稳、健康、较快增长的重任,使之形成产业集聚度更高,产业链更完善,产业布局更科学,创新优势更突出的新局面;三是要全面完成从工业化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跨越的重任,使之充分实现制造业的安全发展、高端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要完成上述三大历史任务,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增长方式要努力摆脱对土地资源、环境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增量占用的深度依赖,探索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根据全市“十五”和“十一五”的相关发展数据,我们给出这样的可行性分析:
  1.与2005年相比,2010年全市工业每平方公里的平均产出提高了111个百分点,目前,全市平均的工业产出规模大致为每平方公里工业用地28.6亿元,而在产业集聚度较高的个别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中,每平方公里的工业产出已超过130亿元。若“十二五”全市工业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使每平方公里产出能再提高50个百分点,达到2010年全市国家和省级开发区中等偏下的产出强度,则可在不新增工业用地的前提下,拉动工业总产出提高至少50个百分点,新增总量可达14000亿元,占到“十二五”设计工业增量目标的50%。
  2.与2005年相比,2010年全市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2.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年销售收入/年工业平均就业人数),平均达到72.5万元/人、年,而规上工业中少数先进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目前已突破1000万元/人,若“十二五”全市规上工业通过产业进步及大力提高“两化融合”程度更新劳动力结构,提高劳动力素质,使全员劳动生产率再提高个50百分点,达到全市六大支柱产业平均的先进水平,同样可在不新增劳动力总量的前提下,拉动工业总产出提高近50个百分点,总量达到13000亿元,接近“十二五”工业增量目标的50%。
  3.与2005年相比,2010年工业“三废”排放,COD总量净减少了1.6万吨,减幅达23.8%,SO2总量净减少了12万吨,减幅达48.9%。“十二五”省下达我市工业COD排放控制指标在2010年基础上下降18.4%,SO2同口径下降24.07%。因此,全市工业将继续大力通过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手段,严格实施国家鼓励类项目“三废”排放量“减一增一”,国家允许类项目“三废”排放量“减二增一”的标准,同时停止所有国家限制类项目审批和上马,坚决取缔国家所有淘汰类项目和对应的装备及产能。通过以上基本手段,实现减排前提下的工业产出翻番目标。
  综上所述,“十二五”全市工业发展的核心之路就是全面加快结构转型,把增长方式转变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营销经济、研发经济和总部经济,大力提高企业的核心创新能力,大力推进工业由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向附加值较高的高端环节延伸,大力压缩和转移附加值低、劳动密集程度高的产业业态,大力提标淘汰落后的产能和装备,大力提高工业主体装备的先进性及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度,从而全面实现和科学实现“十二五”工业总产出翻番的战略目标和三大战略任务。
  三、“十二五”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和发展原则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全市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和服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按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六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总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主线,以增强制造业国际竞争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着力点,努力保持工业经济持续、平稳、健康、较快的增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率、单位土地产出率和能源利用率,加快实现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产业价值链中低端产出向高端产出转变。以新兴产业为第一方略,以提升支柱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突破,以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为基础,全力打造产业层次高端、结构层次安全、高新技术支撑,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工业布局科学的制造业结构和集创新发展、规模发展、集约发展、集成发展、优质发展为一体的全球重要的、全国最具有竞争力的高端制造业生产和研发基地。
  (二)战略定位。
  在“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苏州市工业发展战略定位为:①国内产出规模最大、发展质量领先的现代高端制造业城市;②全球重要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高技术含量的新兴产业制造中心;③具有较强国际竞争优势的制造业自主研发创新基地。
  (三)发展原则。
  1.创新驱动的原则。坚持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大力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这是推进制造业升级的核心环节。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核心技术培育,增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制造能力,大力提高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能力和质量,加快推进制造业从加工制造型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创新制造型高级阶段升级。
  2.开放带动的原则。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在更高层次上主动参与全球产业分工,这是推进产业升级的战略举措。要不断提高引进外资的科技含量和对本地财税贡献的含量。要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制造业基地为目标,延长跨国公司在本土的产业链,着力提升总部经济和研发经济在制造业价值链中的比重,着力扩大自主品牌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拓展发展空间,赢得更大的发展机遇,获取更多的发展资源,把握更多的发展主动权,真正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3.集聚拉动的原则。充分发挥全市17家省级以上开发区,特别是8家国家级开发区对新产业、新人才和创新要素的集聚性龙头作用,使之成为苏州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各开发区要大力提高产业的集聚度,大力实施 “千亿级产业基地”、加快培育产值超千亿元和产值超500亿元的制造业“旗舰型”团队,加快产业和企业的规模化、集聚化、集成化和品牌化的建设,这是推进制造业升级的重要途经。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两大现代高端产业群体,加大投入,重点扶持,培育和壮大一批著名品牌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带动和吸引配套产业集聚,加快产业集群化发展。
  4.可持续推动的原则。突出提高发展质量,深度探索循环经济道路,提高资源利用率,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推进制造业升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国家省市三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生态示范工业园区”、“循环产业园区”、“低碳园区”和大力实施开发区“二次创业”及能级提升为抓手,大力提高工业的投入产出效率尤其是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贡献率,大力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大力提高工业增加值率,助推实现制造业的优质发展、高端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四、“十二五”工业发展的主要经济指标
  (一)保持工业持续、平稳、健康、较快增长。
  “十二五”期间,全部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预期达到5.6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6%,预期超过5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预期突破1万亿元;并努力促进工业增加值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二)调整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
  “十二五”期间,工业投入保持年均增长15%,投入总额预期达到12000亿元,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总投入的比重保持在70%以上,总额达到8000亿元 ,符合国家鼓励类投资比重每年提高3至5个百分点,至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比重超过当年工业总投入的70%。
  (三)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十二五”期间,规模以上战略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6.5%,预期达到2500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全面达标国家级创新型城市的战略新兴产业占比要求;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8.5%,预期达到2100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0%。
  (四)持续推进大企业战略与“地标型企业”培育战略。
  “十二五”期间,全市培育5家年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企业(其中新兴产业企业3家);培育4家年销售收入超500亿元的企业(其中新兴产业企业2家);培育40家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其中新兴产业企业30家);培育80家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企业(其中新兴产业企业40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每年提高十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共计划培育命名地标型企业50家。
  (五)加强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体系建设。
  “十二五”期间,继续加强自主品牌建设,计划培育行政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50个,不断提高品牌附加值;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建设,计划培育全国质量奖(国家质量奖)2家左右,培育江苏省质量奖2家左右;继续加快自主创新体系的培育和建设,计划培育国家级技术中心10家左右,省级技术中心200家左右,市级技术中心1000家左右,不断强化和完善企业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
  (六)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十二五”末,全市民营企业的工业产值预期达到18700万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6%以上,将民营经济建设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推动力量。
  (七)狠抓节能降耗。
  继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全市工业污染排放总量,五年新增1000家企业按照清洁生产要求组织生产,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1%。
  (八)不断提高工业增长质量。
  大力通过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贡献率来提高工业增长的质量,十二五期间,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每年提高12%以上,至2015年,达到人均130万元。在有限的土地资源条件下努力提高工业用地的产出水平,十二五期间,规模以上企业占地产出每年提高10%以上,至2015年,全市每平方公里工业用地平均产出要达到45亿元以上,其中国家级开发区平均产出达到60亿元以上。
  表六 “十二五”全市工业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2010年实绩

(万元)

2015年实绩

(万元)

年均增长率

(%)

1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246516665

500000000

16.0

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54340000

100000000

15.0

3

工业投入

15548100

31500000

15.2

4

技术改造投资

10960000

23020000

16.0

5

规模以上战略新兴产业产值

77005569

250000000

26.5

6

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90226654

210000000

18.4

7

民营企业的工业产值

77537330

187000000

19.3

8

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72

130

12.0

9

每平方公里工业用地平均产出

286000

450000

10.0

10

自主品牌建设

“十二五”期间,培育行政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50个,国家和江苏省质量奖各2家左右

11

自主创新体系建设

“十二五”期间,培育国家级技术中心10家左右,省级技术中心200家左右,市级技术中心1000家左右

12

节能降耗

“十二五”期间,新增1000家企业按照清洁生产要求组织生产。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1%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