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全市城乡建设将围绕加快创新城乡发展理念,以宜居西安、畅通西安、森林西安、幸福西安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城乡基础设施水平,打造“一城多心”的城市空间布局,构建立体式网络化综合交通体系,切实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全面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奠定坚实基础。
(一)城乡规划
按照构建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科学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总体规模。实施公共交通导向式发展(TOD),以河流沿岸、地铁和公路干线的走向,安排城市发展方向,形成主城区、副中心组团式发展,一城多心的城市空间结构,防止“摊大饼”圈层式城市空间布局。
1.打造“13560”四级城镇体系。形成功能完备、布局有序、适宜人居的一城多心、轴向发展的组团式城市格局。
--1个主城区:以新城、莲湖、碑林、雁塔、未央、灞桥和长安为重点的主城区。重点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标准,发展和培养城市的主导功能,进一步增强主城区的辐射带动功能。
--3个副中心城市:高起点规划和建设阎良、临潼、户县3个副中心城市。把副中心城市纳入全市城市建设体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承接中心城区功能转移和产业转移,加快人口集聚,形成具有较大规模的副中心城市。
--5个城市组团:规划建设周至、蓝田、高陵、常宁、洪庆等相对独立、功能齐全、设施完善、产业发达、生态优美的新城组团。
--60个重点镇: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统一规划、配套建设、扶持产业,重点打造以草堂、代王、余下等60个中心镇,引导周边人口和特色产业向中心镇集聚,形成品牌突出、个性鲜明、功能独特、经济较为发达重点镇。
2.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完成《大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和各专项规划编制,完成《西安市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实现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
3.加强小城镇规划编制。对小城镇原有规划进行全面梳理,对没有规划或规划已经不能适应发展需要的,分批编制或修编详细建设规划,提出小城镇“十二五”期间的规划建设实施方案。
4.加强城市特色的塑造。将反映和体现古都特色、历史文化和山水环境的地区划定为特色功能区,保证城市在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过程中历史得以延续、环境得以改善、特色得以彰显,城市精神和品质得以提高。
(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以建设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为重点,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创造基本符合国际标准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构建都市区对外3小时辐射圈、内部1小时通勤圈、主城区半小时通达圈的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1.对外交通。构建立体式网络化的对外综合交通体系。
表2 对外交通指标对比表
指标
| 2010年
| 2015年
|
航空港客运周转量
| 1800万人次
| 3100万人次
|
市区到达大西安都市圈
| -
| 1小时左右
|
市区到达关天经济区内的城市
| -
| 3小时左右
|
--航空。拓展西安咸阳国际空港的功能,建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第二跑道和第三航站楼,建设面向国内、国际的大型航空枢纽,力争2015年前年客运周转量达到3100万人次,使西安成为连接世界各地与中国的空中门户,以及世界航空网络的重要节点。
--铁路。巩固提升西安在全国铁路路网中的枢纽地位,采用辐射线、环线相结合的布局,加快推进关中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先期启动西安-阎良-富平-铜川-延安、北客站-机场-乾陵-法门寺等路段。加快推进西安-银川铁路建设,做好西安-商洛等路段前期工作,配合做好西安至重庆、武汉、包头等城市的快速铁路规划工作,形成连接省内地市、辐射周边的便捷、快速铁路网。
--推进大西安都市圈交通网络建设。实现“13”目标,即市区到达大西安都市圈1小时左右,到达“关中-天水经济区”内的城市不超过3小时。在现状关中环线与西安绕城高速之间建设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全面推进西安与“关中-天水经济区”内城市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各城市互联互通、公用共享、衔接配套、服务高效的交通网络。
--加快高速及干线公路网络建设。构建由高速公路系统和干线公路系统组成的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规模适当、服务优质的现代化公路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实现高速公路网络化,为实现1小时都市圈奠定基础。到“十二五”末,西安干线公路网总规模达到14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600公里。
2.城市道路。实现“双15”目标,即主城区内15分钟上快速路,快速路15分钟出城上高速公路。科学布局,优化结构,着力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构建“环网相连,节点畅通,结构合理,高效便捷”的路网体系。
--加强主城区与副中心城市的联系。加快主城区与临潼、阎良、户县3个副中心城市的快速路建设,完成西阎快速干道、西沣路改造、西户路改造等项目,实现主城区与3个副中心城市至少2条快速连接道路,提高副中心城市到主城区的便捷性,为一城多心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改善城市出入口。完善城市出入口建设,扩充快速路通道,加强城市快速路与对外高速公路便捷相连,缓解对外出口过分集中的问题。建设秦汉大道,连接咸阳与临潼,往返车辆将不再穿越西安市区,缓解城市交通;向东延伸韩森路、东月路,向南延伸朱雀大街、电子正街、新安路,向西延伸大寨路、科技二路、科技四路、科技五路,向北延伸明光路、经九路、红旗路,增加城市出入口的连接通道。
--建设二环和三环快速路网。规划建设二环路至三环路(绕城高速)高架快速连接线。从东南二环交点、西南二环交点、西北二环交点等二环路重要交通节点引出,建设二环路至三环路(或绕城高速)之间的高架快速连接线。加快推进三环路与城市主干道节点平改立工程建设,建成西三环至阿房一路跨线桥、南三环长安路立交桥、东三环世博大道立交等立交桥(跨线桥),实施北辰大道、广安路、朱宏路等道路的快速化改造和交通管理,提高三环路向城市外围辐射的能力,实现二环路与三环路之间交通的快速转换,初步形成二环连接三环快速路网体系。
--完善主城区路网。提高路网级配结构,加大主城区路网建设力度。新建桃园路北延伸、大白杨路、老二环规划路、建强路、凤城二路等一批主干道路,打通洒金桥、韩经九路、公园北路、建东街、南小巷、文景路、纬一街等一批断头路,基本消除三环内的断头路,建成完善的路网体系,提高整体通行效率和服务能力。
--改造消除交通瓶颈节点。在交通量较大的重要节点增设立交,消除现状道路的交通瓶颈。新建东门立交、北辰大道与凤城五路立交、曲江大道与西影路立交等一批立交,改造太华路与环城路立交、星火路立交等一批立交,实施南门与环南路交通综合治理工程,缓解城市重要节点交通压力,提升城市交通整体通行能力。
--加快城市支路网改造与人行过街通道建设。加快与主干网相适应的次干道和区域性支路建设与改造,提高路网利用效率,力争每年新建改造30公里支路,增密城市路网,优化路网结构,实现现有道路容量科学扩张,进一步完善微循环路网体系,提高路网的集散能力和交通通达性。同时,结合地铁2号线、1号线、3号线工程,建设一批地下过街通道,提高人行交通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3.公共交通。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加快全市公交系统建设,建立以公共交通、轨道交通为主体,多层次、多类型的高效、快捷、一体化的绿色综合交通系统。
表3 公共交通指标对比表
指标
| 全国目标值
| 2010年
| 2015年
|
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
| 35%以上
| 36%
| 40%以上
|
轨道交通出行分担率
| 10%以上
| 无
| 8%以上
|
公共汽电车进场率
| 80%以上
| 52%
| 75%以上
|
万人拥有公交车量
| 15标台以上
| 14.65标台
| 18标台以上
|
公交专用(优先)道
| 城市建成区内单向三车道以上的道路或单向两车道以上的主干道,应设置高峰时段或全天公共汽电车专用道
| 61.3公里(现有6车道道路343公里)
| 200公里以上
|
智能公交系统
| 建成公共交通智能调度中心;建成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
| 无
| 公共交通智能调度中心;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
|
--轨道交通建设。将城市轨道交通与对外快速轨道交通、对外交通枢纽有机地衔接起来,形成一体化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体系。加快轨道交通建设进度,确保地铁2号线2011年正式通车运营,1号线2013年通车运营,3号线2011年开工并于2015年通车运营,实现地铁运营里程95公里左右。4号线2012年开工并于2016年通车运营,5号线2013年开工并于2017年通车运营,6号线2014年开工并于2018年通车运营。同时根据城市发展,做好城市轨道交通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加快主城区与3个副中心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以适应国际化大都市的定位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