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诉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消费结构升级,广大人民群众把生态文明作为生活质量改善的追求目标,社会各界、广大干部群众、新闻媒体越来越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绿色发展的新期盼,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让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群众切身享受的生态财富。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办好青奥盛会、创成率先大业、建设人文绿都”奋斗目标,牢固确立生态为基方针,严格落实节约优先、环保优先,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为路径,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核心,全力打造绿色生产体系,积极构建绿色消费体系,不断完善绿色环境体系,加快形成绿色文化氛围,努力实现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同步提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同步推进。
(二)发展目标
到2012年,创建成为国家森林城市。
到2013年,创建成为国家生态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2014年办好一届绿色青奥会。
到2015年,基本建成经济生态更高效、环境生态更优美、社会生态更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文明高度和谐统一的独具魅力的绿色都市,展现出绿色特质鲜明、绿色生产高效、绿色空间延展、绿色文化浓厚的新形象,为到2020年建成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打下坚实基础。
1、经济生态更高效。绿色生产体系初步构建,资源环境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集约化发展模式进一步强化,单位GDP能耗、碳排放强度实现持续下降,土地综合整治和立体化土地利用并举,单位土地产出率不断提高。初步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能源高效清洁利用技术广泛推广,经济增长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质量效益;气候变化相关科技创新能力得以提升,低碳技术得以逐步推广,气候变化应对能力及适应能力持续提升;创新资源环境体制机制,加快形成资源要素科学配置的体制机制。
2、环境生态更优美。加快建设山水城林相融、人文景观和谐、生态环境优美的国家森林城市和生态市,让南京成为理想的宜居城市。加强水污染防治,加强大气环境整治,全面改善水环境和大气环境质量;加强垃圾治理工作,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体系持续完善,垃圾收运处置设施建设持续加强;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进一步提升,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利用取得新突破;维护生态安全,进一步提升绿化环境,增加南京市的环境美誉度,为2014年青奥会的召开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
表2 南京市“十二五”绿色城市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10年
| 2015年
|
绿色生产
| 1、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
| 50.7
| >56
|
2、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减少
| %
| -
| >20
|
3、单位GDP用水量
| 立方米/万元
| 83.5
| <60
|
绿色生活
| 4、公共交通分担率
| %
| 31
| 50
|
能源利用
| 5、单位GDP能耗*
| 吨标煤/万元
| 0.98
| <0.5
|
6、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
| %
| 20左右
| 15
|
资源环境
| 7、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
| 单位GDP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
| 千克/万元
| <1.0
|
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强度
| 千克/万元
| <1.2
|
单位GDP氨氮排放强度
| 千克/万元
| <0.2
|
单位GDP氮氧化物排放强度
| 千克/万元
| <1.5
|
8、废物处理率
|
|
|
|
其中: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 %
| 92
| 98,无危废排放
|
主城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 %
| 88.8
| 95
|
镇街建成区污水处理率
| %
| -
| 70
|
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
| %
| -
| 80
|
9、城市绿化
|
|
|
|
其中:城镇绿化覆盖率
| %
| -
| 45
|
林木覆盖率(不包括10km2以上的水面)
| %
| 26
| 28
|
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 平方米
| 13.7
| 15
|
1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 %
| 82.7
| 95
|
11、耕地保有量
| 万亩
| -
| ≥356.5
|
12、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 万亩
| -
| ≥341.08
|
13、环境保护投资占GDP比重
| %
| 3.0
| ≥3.0
|
绿色文化
| 14、中小学绿色文化宣传教育普及率
| %
| -
|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