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加大政策宣传和维权力度。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转变农牧民就业观念。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劳务输出的成功经验和典型事例,使广大农牧区劳动力特别是外出务工人员了解政策,更新观念,增强就业意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在全州营造劳务输出的浓郁氛围。同时,各地要严格执行《
劳动法》、《
就业促进法》、《
劳动合同法》、《劳动监察条例》,加大劳动监察力度,严厉查处用人单位不与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费、随意克扣拖欠工资、超时加班加点不兑现劳动报酬等违法行为。
三、完善管理,创新转移就业工作方法
1、鼓励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明确“立足省内、开拓省外”的工作思路,努力改善农牧区劳动者进城就业环境和条件,大力发展县域经济。通过招商引资、调整农牧区经济结构,发展二、三产业,积极鼓励和引导农牧民向采集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及小城镇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2、立足本地特色,打造劳务品牌,引导农牧民转移就业。劳务品牌是农民工最好的“就业名片”,要充分挖掘我州人文、历史、民族和已经形成的劳务文化经济等特点,注重发展和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劳务品牌,提高我州劳务品牌在省内外的知名度。各县要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劳务品牌输出基地1个。同时,共和、贵德县要认真抓好劳务输出示范乡(镇)、村的建设工作。
3、加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为农牧民创造更多的转移就业机会。各县政府要充分利用本州实施的水利水电、交通、矿产资源开发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先招用当地劳动力就业,且将招用普工比例达到60%以上列入建设项目招投标条款中。由各县主管县长和各乡镇长负责,做好与项目管理部门的对接工作。项目管理部门在实施项目时,积极与建设单位协调,就近就地转移当地富余劳动力就业。
四、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加强部门协调,整合培训资源。切实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坚持政府推进为主导,创新培训机制,打破行业界限,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培训实效。一要统一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由劳动保障部门牵头,农牧、扶贫、教育、财政等部门积极配合,制订出次年度“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避免重复培训。二要统一培训资金,确保培训计划进度。劳动保障、农牧、扶贫部门根据培训计划统筹安排培训资金。各县的培训补贴资金在省级培训资金未到位之前,各县财政部门要预先借支。三要统一培训管理,构建培训网络。充分利用现有培训资源,以州职业培训学校为主,社会培训力量为辅,建立一批农民工技能培训基地,形成培训网络。州职业学校要降低培训收费标准,以非盈利性培训为目的,为农牧区劳动力提高技能素质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物价等部门要严格审核培训收费标准,把好培训收费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