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十二五”城乡建设规划的通知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高度重视施工现场管理,重视施工现场扬尘治理、文明施工监管和环境卫生管理,减少工程建设给市民带来的影响。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监管,落实安全施工责任制,严格检查与考核,提高工程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及时消除重大安全隐患。

  --加强建筑节能管理。整合资源,建立民用建筑能耗信息传输和监测平台,加强对民用建筑用能情况调查统计和分析评价工作。以新建建筑和既有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节能为重点,加大建筑节能监管力度,严格建筑节能施工图审查制度和建筑节能专项验收制度;完善建筑节能的政策扶持和技术支持体系,加强建筑节能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公众的节能意识。

  --加强建设市场管理。加大对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预防拖欠工程款的长效机制;加强工程领域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监管;推进勘察设计行业诚信建设,规范勘察设计市场;做好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提高建筑设计水平,严把设计质量关;严格整顿监理队伍,加强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

  --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加强商品住房合同管理,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交易环境;加强房屋租赁市场管理,依法加强房屋租赁登记备案管理,规范中介租赁行为;加强住房交易市场检查力度,规范房地产广告发布,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宣传,合理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促进房地产市场理性发展。

  --加强交通管理。建立智能化交通管理体系,提升交通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确保道路交通安全高效畅通;加强静态交通管理,建设智能化停车诱导系统,缓解停车难问题;优化交通组织,继续推行单行线和公交专用道,推广信号控制技术,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提高交通管理技术水平,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规范交通行为。

  --加强城市公共应急管理。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的应急管理经验,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推动公共安全保障体系从被动应对型向主动防控型转变,不断完善应急管理方案,切实做好预案体系、运行机制、组织构架、制度保障等方面的工作,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明确应急管理责任体系,强化预警,确保应急管理工作责任到位,运行高效;深入开展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应急能力和自救能力;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水平,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化。

  --加强资金管理。拓宽融资渠道,盘活存量资产,挖掘经营资源,提高城建项目的运作效益,增加资金收益;规范资金拨付,强化计划管理,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审核;统筹资金安排,提高使用效益;切实加强资金监管、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合理。

  五、“十二五”城乡建设的保障机制与措施

  “十二五”城乡建设规划是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的专项规划之一,是统揽全市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全局性和纲领性规划,必须建立科学的保障机制和措施,从体制和机制上推进城乡建设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强化精细管理,以确保城乡建设“十二五”规划战略任务得到顺利实施。

  (一)保障机制

  1、理念创新

  --坚持城乡统筹,建设区域中心城市

  立足于“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提升主城功能品质和发展能级,突出重大板块建设,强化南京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建设发展的科学决策机制、目标评价体系和工作激励机制,统筹解决好城乡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功能布局,加快副城、新城和新市镇建设,全力推进城乡统筹一体发展。

  --坚持集约集聚,建设安全高效城市

  坚持集约集聚发展原则,节约利用土地,统筹协调城乡各项建设任务的时间和空间安排,加大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降低城乡建设成本,提高城建资金使用效益。强化城市功能分区引导和公共安全保障,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城市供排水、供气、供电等的安全,完善城市应急系统建设,建立健全预警机制,提高城市减灾抗灾和应急处置能力。

  --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宜居城市

  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合理组织城市内部生态空间、居住空间、公共空间,建立城乡环境优美、公共服务均等、基础设施共享、人文气息浓厚的城乡复合系统,满足城市居民的全面发展和需求,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把南京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生态良好、文化繁荣、生活富裕、社会和谐的宜居城市。

  --坚持生态优先,建设绿色低碳城市

  坚持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城乡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绿色南京”工程,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实施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推广绿色技术、绿色交通、绿色建筑、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解决好城乡建设与资源节约的矛盾,提高城乡建设质量和效益,确保城市生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坚持彰显特色,建设现代人文城市

  充分挖掘城市历史和文化内涵,彰显南京城市个性与魅力,弘扬南京城市人文精神。抓住“办好青奥会,建设新南京”的历史发展机遇,大力提升城市环境和品质,全面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充分利用明城墙、秦淮河、紫金山等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和古都特色景观,系统谋划,整体设计,实施文化名城保护工程,打造国际性现代化人文绿都。

  2、科技创新

  --提高城乡建设的科技含量

  大力推广应用面广、技术成熟、综合效益好的先进技术,放大科技效用,提高城乡建设的科技含量和科技对城乡建设的贡献率,有效节约城乡建设中的资源消耗,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水平。重点推广建筑节能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等城建领域应用新技术。开展建筑节能、终端能效统计分析、供热改革、水资源利用、城市交通等城建领域科技合作。

  --加速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

  强化政策导向,大力引进和建设科技与产业创新对接的平台,健全完善科技成果推广网络和工作体系。加大有利于提高城乡建设质量和效益,有利于资源合理开发、节约能源、降低消耗以及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污染的科技成果转化。在企业资质审查、招投标、优质工程评定、标准规范等环节设定新技术应用要求,形成新技术推广应用的有效机制。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建设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促进清洁能源的低碳效应

  加强实施节约型城乡建设的技术经济政策,有效促进城乡建设模式的转型。调整能源结构,推广绿色清洁能源使用,减少生活碳排放量;构建环境管理新机制,强化环保科技在污染减排方面的先导作用;节约城乡建设的材料和土地资源消耗,提高城乡建设的工程质量水平和综合经济效益;推动低碳、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在建筑行业的发展和应用。

  --推进数字管理的系统建设

  推进智慧南京的数字城市与管理系统建设,全面启动数字管网工程,促进城市管理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和健全城市管理监督平台和指挥中心、系统信息化网络、应用系统和建设项目数据库,提升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城市管理职能,促进行政管理改革和服务创新,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监管效能,扩大服务范围。

  3、制度创新

  --完善规划管理机制

  进一步开放规划编制市场,规范规划编制项目招标制度;完善城乡规划实施保障机制,严格执行规划监督、监察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规划实施的权威性和连续性;建立规划审批联动机制,进一步提高规划审批效率,加强批后跟踪管理;加快城乡规划电子政务建设,公开规划信息,完善城市规划公示制度,建立规划行政许可查询制度和较为规范的城乡规划政务公开制度。

  --深化投资融资机制

  加大公共财政和社会资金对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的投入。拓宽融资渠道,强化项目策划,完善准经营性项目经营与收益机制、公益性项目资金筹措与偿债机制、公共产品与服务价格补偿机制,积极引导外资、民资和个人资金等社会资本投入城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银行贷款、企业债券、信托计划、中期票据、私募债券、保险资金等投入城建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进一步拓展BOT、TOT、BT等方式,积极争取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探索发行市政建设贷款。

  --加强郊县扶持机制

  探索郊县扶持新模式,制定有效的激励扶持政策,采取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加大对郊县和乡村地区建设的扶持力度;加大公共财政对郊县建设的资金投入,保证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发展资金投向农村,保证适度政策向农村倾斜。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合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重点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经营,集中抓好郊县道路、供水等公共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增强郊县自我发展能力。

  --健全建设管理机制

  坚持“和谐有序、科学高效、建管并重、更重管理”的城市管理理念,创新管理体制机制,转变职能,加快服务型城建管理体制建设;整合优化管理资源,推进管理中心下移,加快城市管理立法,积极借鉴国内外城乡建设管理经验,丰富管理手段,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事事有人抓,时时有人管”的责任网络,做到既统一管理、综合协调,又分工负责,各司其职。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