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指标。2015年,主城区居民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50%,镇村公共交通开通率100%;实施区域供水工程,扩大市、区(县)城市公共供水服务范围,使乡镇居民使用城市供水普及率超过95%,基本实现城乡供水服务均等化。
--园林绿化指标。2015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以上,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
--环境保护指标。2015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市政环卫指标。2015年,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水平;主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8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达到100%。
--综合管理和发展指标。2010-2015年保持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称号;2012年达到国家生态市和国家森林城市目标。
四、“十二五”城乡建设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变化,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并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也是南京城乡建设加快发展抢抓机遇、城市化进程进入“内涵发展”的重要战略时期,这一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外环境决定了“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我市城乡建设将进入转型、提升、跨越的关键阶段。
城乡建设将始终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和高效能管理,以“共建美好新南街、共享幸福新生活”千日行动计划为抓手,全面提升城市市容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提升人居质量,提高城市区域承载力、综合竞争力和集聚辐射力,更好地彰显南京人文、生态、滨江、宜居的特色,打造百姓宜居幸福和谐新南京。
(一)优化“一城三区”格局,加快城市重大功能板块建设
按照“多心开敞,轴向组团,拥江发展”的城市空间布局,推进城乡发展空间由中心城区向都市发展区拓展,加快形成多中心互动、城乡协调新格局。继续高标准建设“一主三副”,加快城市重大功能板块建设,推动老城新城、主城副城、江南江北协调发展。
--加快城市重大功能板块建设。以建设现代化长三角门户城市为目标,全面推进重大功能板块建设,加快城乡建设各类资源、要素落实到地域、落实到空间、落实到项目,注重空间扩展与产业发展并举,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城市转型升级。
主城河西中心区。以“建设新河西,迎接青奥会”为核心节点,全面推进“六城两中心”等重大项目和环境、交通、配套建设,进一步整合提升北部地区配套功能和交通出行条件,加强滨江亲水休闲设施建设,高品质推进南部地区建设。建成金融集聚区、高端服务业集聚区、文化体育中心和滨江宜居城区。
南部新城。以铁路南京南站建设和大校场机场搬迁为契机,全面启动南部新城“一心三轴三板块”核心片区建设,全面完成南京南站枢纽集疏运道路系统建设,提升南部城市新区综合服务功能。建设成为功能齐全、环境优良、交通便捷、综合服务功能辐射全市的都市新中心和文化休闲、绿色宜居新城。
麒麟科技创新园。以钟学北路、光华东路、南湾营路等骨架路网及麒麟公园建设为重点,以园区河道及景观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园区“一心、一轴、四片”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建成全国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创新型经济建设的先导区和示范区、世界知名的低碳生态科技城。
燕子矶片区。结合产业转型升级和环境整治,加快燕子矶地区工业和丁家庄货场搬迁改造,按照“一带、三心、六组团、多廊道”规划空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区域服务功能,建设环境优良的燕子矶新城区。
下关滨江。借助铁路南京西站搬迁和用地结构调整的机遇,加快危旧房改造和滨江地区用地功能调整,围绕“一核一带两轴三片区”空间布局,建设高端商贸、商务服务集聚发展的滨江新区,加强沿江山体保护,整体彰显南京滨江城市风貌。
浦口新城。抓住过江通道条件改善的机遇,加快滨江大道和道路网架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浦口新城区,基本建成“一轴三带多组团”核心区,打造成有科技、生态、滨江、宜居特色的新城,增强对江北地区和更大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
江心洲生态科技岛。加快建设过江基础设施、岛内基础设施、居民安置房、规划展示馆和生态主题公园,构筑生态保护区、生态娱教基地、生态公园、城市发展区、生态廊和生态网“四区一网”空间结构,建成“以科技、智慧型产业为引领,产业和居住融为一体”的生态科技岛。
城南历史文化保护与复兴。保护城南历史街区的历史风貌、传统肌理以及空间格局,提升空间环境品质。完成门东街区、内秦淮河西五华里、门西胡家花园、门西鸣羊街以东地块等保护与建设,整合内外秦淮河、明城墙风光带等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历史环境与现代功能融合发展的特色体验区和历史文化形象展示区,进一步彰显南京城南独特的历史风韵和文化魅力。
明外郭-秦淮新河百里风光带。按照“一脉、两岸、四段、六核心”打造沿线节点公园和绿色生态廊道,全面完成百里风光带建设,展示生态自然、人文旅游、商贸商务、创意休闲等功能主题,建立传承南京灿烂历史、提升城市品质的城市绿廊。
--强化主城区综合服务功能。主城区着力强化综合服务功能,完善提升现代金融、商务服务、文化创意、旅游会展等功能平台,充分展示人文古都和都市现代化、国际化风貌,塑造古都特色和现代文明交融的高品位城市形象。
--优化完善仙林、东山及江北副城中心。仙林副城重点完善仙鹤片区综合服务功能,加快白象片区国际大学园区和科技产业建设,加快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升级,改善新尧、麒麟地区百姓居住环境。东山副城重点加快用地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副城中心和地区服务中心的建设,提升副城生活配套水平;结合主城南部新区建设,适时启动土山机场搬迁改造;加强上坊片区用地功能整合和环境品质建设,形成与副城一体化的发展格局。江北副城重点提升桥北地区的设施配套水平和城市窗口形象,加快珠江片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居住配套建设,加快建设三桥片区,着力提高雄州片区的环境品质和服务配套。
--稳步推进“跨江发展”战略。大力实施跨江发展战略,规划建设江北创新试验区,以江北新市区建设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中心城区服务功能,不断提升江北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城市化水平,加快与江南主城的融合,增强对南京都市圈中苏北等广大腹地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完善现代化大交通,加快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构筑区域交通、市域交通、城市交通有机衔接的现代化大交通发展格局,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通过交通引领优化城乡布局和城乡结构,为构筑现代化大都市空间结构提供支撑,为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提供保障。引导城市交通向人文、畅达、绿色、智能方向转变,建设国内一流、国际先进、人民满意的公交都市。
1、交通枢纽建设
加快推进滨江发展带、禄口空港、铁路枢纽港和江海联运港“一带三港”建设,形成以公路为基础、铁路为骨干、航空水运协调发展的对外交通运输体系,突出发挥南京承南接北、承东启西的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加强长三角区域合作,完成客货运枢纽信息服务中心建设,推动区域交通设施协调共建。
--初步建成国家级特大型环形铁路枢纽。重点完成京沪高铁南站及其换乘系统和配套设施的建设,打造华东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建设南京汽车客运南站、小红山汽车客运站、马群和江北综合换乘中心等综合客运枢纽;建设上坊站、江宁南站、江浦站、溧水站等城际铁路客运站,实现形成10线以上汇集、两个大型铁路客运枢纽和若干货运枢纽站场共同构成的大型国家铁路枢纽城市。积极建设铁路站场与路线,建成京沪高速铁路、宁杭客运专线和宁安城际铁路,实施宁启铁路复线及电气化改造、宁芜铁路电气化改造及货线迁改。
--加快推进区域性大型航空枢纽建设。扩建禄口机场二期工程,完成禄口机场第二跑道和T2航站楼等建设,实现禄口机场由4E级提升为4F级,将其打造为泛长三角乃至国际转机中心;建设禄口空港物流园区;适时推动城际轨道以及宁杭城际铁路机场支线等建设,完成机场高速公路连接线、宁溧路改造和S243建设,完成机场快线建设,更好地发挥禄口机场的区域性枢纽作用。完成六合马鞍机场建设,适时进行大校场机场搬迁工作。
--构建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加快航道及长江港口建设,积极争取实施长江12.5米深水航道上延至南京工程,打造江海联运港;加快建设芜申线南京段航道整治工程,完成干线航道整治130公里,建成秦淮河复线船闸和杨家湾船闸;推进龙潭、铜井等沿江港口建设;重点建设现代航运物流集聚区,打造龙潭保税物流中心、江北化工园物流园区等一批重点物流基地。
--完善高速公路网及国省干线公路网建设。加快“两环两横十四射”高速公路网建设,续建完成绕越高速公路东北环,实现两环闭合,续建完成绕城公路城市化改造、溧水至马鞍山南京段以及高淳至芜湖高速公路江苏段、江都至六合高速公路南京段等高速公路,实现高速公路“双环跨江、镇镇通达、城际贯通”。建设完成宁高新通道、江北大道快速化改造、S122百水桥至新塘、G104南京江南段等一批干线公路,完成500公里干线公路新改扩建设,实现“干线公路连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