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健全粮油市场体系。强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实力,巩固其在粮食一级市场的主体地位,提高控制力;根据南京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加快对南京粮油批发市场的搬迁选址论证,形成以物流园、沙塘庵、市区三个市场为主体的各具特色的粮油批发市场体系;零售市场形成以超市、卖场为主,农贸市场为补充的规范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
3、提升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水平。按照要求整合收纳库,建设中心库,完善储备库。使粮食储存规模达到150万吨以上,提高仓库利用效率,优化仓容布局,推广先进的储粮技术,形成现代化的粮食仓储体系。到2015年末,新增现代化仓容61.5万吨,30万吨级以上库点1个,3-6万吨级的库点5个,符合现代化储粮要求仓型比例达到95%以上。
4、推进粮油产业集约化发展。通过对粮油工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整合,培育一批粮油加工的龙头企业、名牌产品和产业集群,加快原料生产、采购、仓储、加工和贸易的一体化进程,实现粮油工业集约化发展。到“十二五”末,全市年销售收入5-10亿元的粮油加工企业力争达到10家,粮油加工总量突破250万吨,总产值、销售收入分别达到150亿元和142亿元。重点打造灵山工业园30万吨面粉加工,富硒10万吨优质稻米项目。按照布局合理、产业集聚、用地集约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着力打造南京现代粮食物流中心,依托粮油精深加工业发展,凸现南京市粮油产业集群创新优势,加快粮油产业集约化进程。在规划期内,南京市粮油精深加工所占比例达到60%,精深加工产品总量达到150万吨。
5、构建物流信息平台。构建南京现代粮食物流中心为核心的粮食信息管理系统,集粮食资源管理网、粮油交易网、政务管理网和粮油数据库“三网一库”为一体,与南京市其他各辅节点、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粮食加工企业互联,实现粮食流通信息共享。依托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南京市粮油价格预警机制,构建粮油市场监控体系,加强政府主管部门对粮油市场的调控作用。
(七)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着力打造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主城区要进一步吸引国内外各类服务机构,完善高端服务功能。以金融、物流、文化、创意等为重点,以大型服务企业为载体,集聚高端人才,加强综合集成,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提升服务业的规模与能级。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和工业建筑,规划建设一批知识密集、多元文化、充满活力的创意产业集聚区。郊区要推进建设若干各具特色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支撑服务手段多样化、服务产品个性化,促进服务范围拓展和服务效率提升。推广新型流通方式,创新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物流、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支持流通企业向研发、设计延伸,提高流通领域的增值服务能力。鼓励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开展业务对接,适应生产性需求,发展专项流通服务,帮助生产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优化服务业发展结构,适应新型工业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形势,大力发展面向生产和生活的现代服务业,大力培育服务业市场主体。积极发展商务会展、专业服务、社区服务等行业。培育国际会展品牌,发展特色旅游产品,推动会展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突破发展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医疗保健、体育健身等潜力行业。加快发展会计、审计、法律、咨询、广告、经纪等专业和中介服务业。拓宽社区服务业发展渠道,提升社区服务功能,扩大就业。
加快发展生活服务业。在规范提升现有的生活服务业的基础上,按照居民现代消费需求,对居民生活服务市场进一步细分,创新发展居民生活服务的新业种、新业态、新模式。推进便民服务进家庭,鼓励开展送餐、送药、送菜、送保健、送维修等预约上门服务,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
(八)进一步优化调整商业布局
按照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立足于本市不同区域的发展基础和区位特点,发挥优势,强化功能,形成特色,逐步形成与城市发展相适应、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先进、配套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商贸空间新格局。依托南京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服务南京都市圈,服务长江三角洲、服务全国。
依托六朝古都文化底蕴、多样化商业业态、大型的会展设施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著名商业文化街区,引进国际著名品牌,举办具有重大影响的国际会展活动,使南京成为都市圈内国际消费和时尚潮流引导地、会展和文化交流及创意中心,成为最适宜国内外人士创业、生活的城市之一。
1、构建六级商业中心体系
市级商业中心(新街口、河西、城南)。新街口商业中心着重提升商业档次,完善商业、商务、金融等商贸功能,增强餐饮、休闲、文化、娱乐、旅游、服务功能,发展目标为功能齐全、业态丰富、国内一流的消费休闲区和品牌聚集区,辐射南京都市圈乃至更大区域的商务中心区和国际知名的城市旅游街区。河西商业中心以商务、商业、体育、文化等功能为主,着力培育商务功能,充分利用地铁1号线和2号线交汇的元通枢纽站的地下空间,使商业和办公、金融等其它设施连为一体,建设高档次、多功能的综合商业设施。城南商业中心是南京主城新中心,华东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南京现代服务业和创意产业的集聚地,城南商业中心要依托交通枢纽,重点发展枢纽型商贸商务业。
市级商业副中心(江北)。江北商业中心通过浦珠路-商务大街、滨江大道-胜利河、七里河路围合,发展以金融、保险、贸易、咨询为主的商业服务产业,以零售、批发及餐饮、娱乐服务、公寓为主的商务办公产业。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市区与社区购物中心、大型综合超市、百货店、大型专业店;适当设置便利店和生活服务网点。
副城级商业中心(东山、仙林、雄州和湖南路)。市级商业副中心由东山、仙林、江北和湖南路商业中心共同构成。东山商业中心通过河定桥商业中心、凤凰港商务中心、杨家圩文化休闲中心有机组合,加快综合商业设施建设,形成融会议展览、商务办公、商业零售、金融服务、文化休闲、体育健身、科技研发、生产服务、旅游度假于一体的大型商业中心区。仙林商业中心以商业设施、文化艺术设施、休闲娱乐设施、科研培训、行政管理、商务设施等功能为主,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雄州商业中心要加快综合商业设施建设。湖南路商业中心沿湖南路、山西路向两侧纵深发展,突出精品特色,沿线商业功能逐步向纵深延伸,积极开发利用地下商业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