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进一步提升产品设计能力,推行电子商务、现代营销、供应链管理等先进技术,积极培育纺织服装的研发设计、品牌营销、市场推广等生产性服务业和纺织总部基地。以华瑞服装、海尔曼斯等自主品牌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时尚化、差异化终端产品制造业,促进服装产业从数量主导型向品牌效益型转变。以兰精纤维、化纤股份等企业为依托,改造提升化纤及纺纱织造产业,发展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科技含量高的化纤、产业用纺织品。加快多功能、差别化纤维产品研发,提高混纺、交织针织、机织面料的生产工艺,重点发展差别化高湿模量再生纤维、差别粘胶长丝以及高档精梳棉等化纤和纺织产品。加快产业用纺织品的开发应用,重点发展汽车用、农用、生物医用、环保等产业用纺织品。重点建设化工园红山精细化工园粘胶纤维产业配套区,六合区程桥镇、高淳阳江镇等产业集聚区。到“十二五”末,实现销售收入600亿元。
  3、食品行业
  做大做强肉类加工产业。以江苏雨润集团为龙头,加快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加花色品种,扩大品牌影响力。积极发展绿色饮料、天然饮品等饮料制造业,大力发展蔬菜果品加工业,扩大休闲食品、专用面粉、调味品等农副产品深加工,进一步提高产品竞争力,巩固区域性食品加工中心地位。加强食品安全监督和质量管理,推动食品工业诚信体系建设。加快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应用,打造综合性全球食品交易平台。到“十二五”末,实现销售收入550亿元以上。
  4、建材行业
  强化“低碳、绿色、环保”发展理念,加快节能、降耗、资源可再生利用的各种新型建材的开发和产业化进程。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淘汰水泥、玻璃行业落后产能。加快发展新型干法水泥、高标号水泥、特种水泥等水泥产品;积极开发和生产非粘土类砖、砌块、各种水泥类轻质板、NLC新型板材、彩色钢夹心板材、轻钢龙骨等新型墙体材料;加强浮法玻璃新技术、新品种的开发,推动调光调温玻璃、太阳能玻璃、新型节能中空玻璃向配套化、系列化方向发展;加快推广新工艺、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在特种纤维、环保过滤材料、塑木复合材料等高科技领域的产业化方面实现突破,建立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体系。到“十二五”末,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
  (五)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积极实施先进制造业与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促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
  1、工业设计
  围绕外观造型、功能创新、结构优化、包装展示以及节材节能、新材料使用等重点环节,大力发展以功能设计、结构设计、形态及包装设计为主要内容的工业设计产业。以江苏工程设计创意产业园、1948工业设计园、紫东国际创意园等功能园区为载体,充分发挥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的工程设计、艺术创意等专业领域优势,大力发展工业产品设计、包装设计、装帧设计、形象设计等。同时,积极发展平面设计、广告设计、咨询策划、时尚设计等与工业设计密切相关的创意设计产业,为丰富我市工业产品品种、提升产品附加值提供有力支撑。
  2、电子商务
  以产业链为基础,以供应链管理为重点,大力普及深化电子商务的行业应用,推进制造业企业和广大中小制造型、贸易型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促进上下游关联企业间的业务协同;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发展,以推进我市化工园电子商务平台、苏宁家用电器电子商务平台、苏果B2C和B2B电子商务平台、雨润集团食品电子商务平台等重大项目建设为契机,支持我市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和专业服务商发展成为行业龙头,引导推动面向电子信息、钢铁、石化、汽车、食品、节能环保、建材等重点行业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完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法律环境、信用、配套物流和安全认证体系,建设安全、便捷的在线支付服务平台,着力营造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环境,全面提升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对制造业的支撑能力。
  3、现代物流服务
  依托龙潭港、化工园、火车南站、滨江开发区、空港物流园、溧水航空产业园、桥林七坝港综合物流基地,以“一带三港”(禄口航空港、铁路枢纽港和江海联运港)联动发展为方向,促进一体化的基础设施、集疏运体系和管理体制建设,形成以信息化为支撑的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的物流体系,着重培育一批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大力发展针对我市工业发展的特色物流,不断壮大港口和航运业规模,加快推进货代、仓储、中介等配套服务,进一步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
  4、研发及技术服务
  依托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建设计划,打造集特有功能、特殊政策、特色运作于一体的创业创新领头区域。充分发挥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汽车集团、长江机器集团、国电南自、南瑞、十四所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的研发优势,不断加大公共服务平台投入,积极引导国内外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科技型公司总部入驻我市,着力建设一批面向制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物联网、电子信息等产业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联盟,大力推动应用研究、技术研发、生产过程改良研发、研发外包等研发服务业发展,为优化我市工业产业结构、提升产品技术水平打下坚实基础。鼓励科技信息服务和技术贸易服务机构发展,积极为我市高端制造业提供信息情报、计量与标准化、技术培训、技术论坛、有形和无形技术产品交易、产权交易、技术扩散等社会服务。鼓励和引导技术转移中心、技术创新服务中心、技术咨询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和标准化服务中心等各类创新服务机构的发展,积极推进我市技术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的融合与良性互动。
  五、主要任务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推进“两化”融合和军民结合,加强节能减排,加强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优化产业组织结构,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切实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加快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转型升级的中心环节,以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努力突破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核心技术,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1、着力突破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
  围绕重点产业转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需求,以产业链关键环节为突破口,组织实施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力争在重点产业率先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电子信息产业重点突破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核心技术、IC设计与制造技术、液晶面板工艺及材料和驱动技术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汽车产业重点突破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用电池及控制系统等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传统发动机节能降耗和环保的关键技术、汽车电子变速器及安全控制系统技术等方面关键共性技术;轨道交通产业重点突破中低速磁悬浮技术、高速动车系统、轨道交通牵引制动技术、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等方面关键共性技术;智能电网产业重点突破光伏及新能源并网成套系统设备技术、超高压及特高压设备研发和生产技术、新一代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高效储能器件的研发及生产技术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组织实施100项重点产业链技术攻关项目,加快产业化进程。加强大学科技园、科技成果孵化器和中试基地建设,着力推进行业领先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支持和促进重大技术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加快提升工业领域的知识、技术转移和规模化生产能力。
  2、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企业参与国家科技计划和重大工程项目,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研发机构和实验室,开展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活动。推进有条件的企业创建工程技术中心、硕士博士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突破行业关键技术,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领军者。每年培育创建30家以上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滚动实施争创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计划,到2015年企业技术中心达到300家以上,国家级技术中心12家,省级技术中术达到100家,市级技术中心190家。鼓励以高新技术优势领域内龙头企业为核心,联合行业内上下游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通过成果转让、委托开发、合作开发、共建技术开发机构和科技型企业实体等多种形式,组建重点产学研战略联盟30个,推进产业整体创新能力提升。
  3、加强企业技术改造
  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工作扶持力度,强化企业技术改造与技术引进、技术创新的结合,鼓励企业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推动企业加快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提高效率和效益为中心,紧紧围绕开发品种、提升质量、节能降耗、清洁生产、“两化”融合、安全生产等方面,积极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改造提升现有企业生产设施、装备水平和生产工艺条件。重点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工程,围绕重点产业链建设,制定重点产业技术改造投资方向指导目录,每年制定技术改造项目攻关计划,重点推进100项重点产业关键产品技术改造项目。围绕石化、钢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等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加快推进扬子石化油品升级改造、梅钢产品结构调整等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技术改造示范项目,促进工业整体素质跃上新台阶。
  (二)推进“两化”融合和军民结合,加快向智能融合型转变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