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为平原地区,属于太湖平原的一部分,地势低平、土地肥沃,为江南鱼米之乡,但是森林资源先天不足;无锡为水网地区,境内水网密布,共有河道6288条,总长约7024公里,另有湖泊、鱼塘等,全市水域面积达1502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32.3%,陆域土地资源紧缺;无锡陆域面积中每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为1843人、工业企业15家,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较大。
第三节 无锡市“十二五” 林业发展规划与
相关规划的环境协调性分析
一、与《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环境协调性分析
《无锡市“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纲要》中指出:优化生态空间布局,控制土地开发强度,加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的保护和建设。深入开展城乡绿化造林,加强绿道网和公园绿地建设。加大湿地保护和沿山体、沿河道绿化力度,发展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维持生物多样性,增加碳汇总量,着力构建绿色宜居城市生态体系。到2015年,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7%,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群。
林业发展规划,从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定位出发,配合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采用国际生态平衡点指标,确定全市林木覆盖率指标大于27%,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与规划纲要布局相一致。确定林业规划布局为“一体二翼、三核四带、多廊多点”。一体即城区七区为主体,两翼是江阴、宜兴。三核是无锡市、宜兴市、江阴市。四带是环太湖生态保护带、长江生态保护带、其它水岸林带、绿色通道及各级护路林带。“多廊”是指河道、道路绿化形成的多条生态廊道,这些生态廊道连结森林公园、生态观光园、自然保护区(点)、城市公园、风景旅游区、名胜保护区及城市核心片林。将全市森林按功能区划无锡太湖水源保护与森林生态旅游区、无锡都市群城市森林生态区、江阴沿江平原森林城市发展区、宜南丘陵山林水源涵养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宜北湿地水源涵养与森林生态区。建设标准上,从生态学和景观学原理出发,充分考虑最佳人居环境对休闲游憩场所景观效果的需求。可见两者是协调的。
二、与《无锡市“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的环境协调性分析
《无锡市“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指出:本着保持城市原生态环境完整性与协调性的思想,在城市功能中充分体现生态、环保、低碳、循环、绿色的理念和技术。着力探索建立城市转型与产业升级,和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相协调的社会发展道路,努力构建“山水入城,林地护城,绿带环绕,公园广场点缀”的人居环境布局和“五带一屏多廊道”为主体的生态空间功能格局,形成人与自然协调,互惠互利、共生的自然生态体系。
林业发展专项规划指出将实施绿色通道工程、水系林网工程、农田林网化工程、城区绿化工程、林木种苗花卉产业工程、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森林旅游业工程、丘陵山区林相改造及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名特优经济林产业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9大工程。可见,林业发展专项规划通过9大工程建设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协调,互惠互利、共生的自然生态体系。
三、与《无锡市生态文明先驱城市建设三年行动纲要》的生态协调性分析
《无锡市生态文明先驱城市建设三年行动纲要》指出:加快“绿色无锡”建设。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加强风景资源、生态公益林地等山地原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加强生物物种、自然植物群落和生态群落的保护,维护城市生态安全,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林业发展专项规划指出:到2015年,初步建成资源丰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结构稳定、高效生态的无锡林业发展格局,实现“适度增加森林资源总量,稳步提高森林健康水平,大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迅速提升林业科技含量,积极弘扬森林生态文化”的总体目标,基本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可见,林业发展专项规划与《无锡市生态文明先驱城市建设三年行动纲要》是协调的。
四、与《无锡市“十二五”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生态协调性分析
林业发展专项规划确定林业规划布局为“一体二翼、三核四带、多廊多点”。与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中的构建“一湖、二带、三纵、四区、五片、八路、九河”的生态景观林和林业产业用地格局,在用地格局上是协调的。
五、与《无锡市“十二五”旅游发展专项规划》的环境协调性分析
《无锡市“十二五”旅游发展专项规划》中指出“十二五”时期重点围绕建设“国际化旅游休闲目的地城市”,突出中心城区旅游功能,“一体两翼”组合发展,点、线、面协调,重点实施“12345”工程,全面打造“旅游城”。着力打造一个“旅游城”:建设“最适宜旅游休闲度假”的国际化旅游休闲目的地城市;重点开发二大旅游精品系列: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全面提升三大国际品牌景区:大灵山景区、鼋头渚景区、惠山景区;建设完善四大旅游休闲度假区:大蠡湖旅游休闲度假区、太湖(环梅梁湖)旅游休闲度假区、宜兴湖滏综合旅游休闲度假区、江阴华西村--滨江黄山旅游休闲度假区;优化发展五大旅游类型:观光旅游、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特色生态旅游、商务会展旅游。
林业发展专项规划中的确定林业规划布局为“一体二翼、三核四带、多廊多点”。积极弘扬森林生态文化。充分认识林业在繁荣生态文化中扮演着角色。倡导生态文化,结合无锡丰厚的人文景观资源,加快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观光果园建设,推进森林生态旅游;加大古树名木、珍稀濒危物种种质资源和林区人文资源保护力度,保护森林文化遗产。可见两者是协调的。
六、与《江苏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的环境协调性分析
《江苏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中的无锡市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包括:惠山国家森林公园、长广溪重要湿地、阳山特殊生态产业区、宜兴国家森林公园等生态保护区。林业发展专项规划中的森林旅游业重点建设工程的建设内容与其基本一致,因此,林业发展专项规划与《江苏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是相互协调。
第四节 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一、林业发展方向环境影响分析
无锡市“十二五” 林业发展规划的发展方向是:到2015年,初步建成资源丰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结构稳定、高效生态的无锡林业发展格局,实现“适度增加森林资源总量,稳步提高森林健康水平,大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迅速提升林业科技含量,积极弘扬森林生态文化”的总体目标,基本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本次规划立足于无锡市生态城、高科技产业城、旅游与现代服务城、宜居城建设,充分利用无锡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的生态环境资源优势,科学合理安排利用土地,克服土地资源和发展空间的限制,依托现有路网、水系、城市公共绿地、森林旅游等实现了林业的科学合理发展。拟议规划方案的林业发展方向有利于充分发挥无锡市环境资源优势,同时克服、突破土地资源不足等劣势,实现无锡市林业的科学发展。本次规划中林业发展方向符合无锡市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生态适宜性和区域生态资源环境特征,对区域的环境影响总体上是可以接受的。
二、林业发展规模环境影响分析
本次规划,公路、铁路等通道绿化率达80%以上。绿色通道规划重点是沿主干道路两侧建设大尺度的生态景观林带和防护林带,构建森林廊道,达到增强行车安全、丰富城市景观、提高林木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目的。
水岸绿化率达86%以上。水系林网工程是落实无锡林业发展规划中沿湖、沿河林带及林网建设的主体工程,也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太湖流域生态治理的重要载体。结合太湖流域生态建设与河道治理,加快水体沿岸林带、林网建设,既可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固堤护岸,又能够城市生态过程和景观格局的连续性,改善生物多样性。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以上。城区绿化按照“绿环围绕、绿线穿插、绿点均布”的布局结构,建设分布均匀、布局合理的绿地,最大限度地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有效控制和改善中心城区的大气污染、热岛效应、粉尘污染,满足市民对生态环境、游憩健身、旅游娱乐、防灾减灾和审美的需要。
本次规划期内,建成湿地自然保护区4个,面积13390公顷;自然保护小区3个;植物园1个,面积 52公顷;以及为保护古树名木而设置的保护点。2012年全部完成保护点建设;2015年全面完成湿地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建设;2013年全面完成植物园建设。保护区、保护小区、植物园、动物园总面积扩大到13390公顷,占无锡市土地总面积2 %。规划实施后,使无锡市珍稀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恢复和发展,野生动物栖息环境有所改善,实现野生动植物及湿地资源的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为无锡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服务。
三、林业发展规划布局环境影响分析
本次林业发展规划的布局为“一体二翼、三核四带、多廊多点”。一体即城区七区为主体,两翼是江阴、宜兴。三核是无锡市、宜兴市、江阴市。四带是环太湖生态保护带、长江生态保护带、其它水岸林带、绿色通道及各级护路林带。“多廊”是指河道、道路绿化形成的多条生态廊道,这些生态廊道连结森林公园、生态观光园、自然保护区(点)、城市公园、风景旅游区、名胜保护区及城市核心片林。
本次规划构建的“一体二翼、三核四带、多廊多点”的林业空间发展格局,既充分体现了利用现有城镇建设基础与发展潜力,提高城镇集聚效应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作用,又从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定位出发,配合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步伐。有利于统筹无锡市内外城市空间、整合资源、提高土地集约使用水平、完善城市功能、保障生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