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评价原则
(一)注重分析环境资源对林业规划实施的实际支撑能力;
(二)突出林业规划实施的累积性、整体性、宏观性和长远性环境影响分析;
(三)强调林业规划目标与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以及地方和部门发展规划的协调性、公平性和均衡性;
(四)保证规划环评的层次、工作内容深度、详尽程度与林业规划保持一致。
四、评价依据
(一)主要评价技术导则、标准等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主席令,第17号1985-01-01实施)
《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国务院,第559号令,2009年10月起实施)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林业发展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2009)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HJ/T 130-200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2.4-1995,19-1997)
《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建设指标》(试行)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江苏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江苏省环境保护厅,2009年
《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2010年修订)
(二)主要参考资料
《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无锡市“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无锡生态市建设规划》及生态市考核验收资料
《无锡市“十二五”规划战略研究》
《无锡市功能区发展规划研究》
《无锡市“十二五”城乡建设规划》
《无锡市“十二五”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无锡市“十二五”旅游发展专项规划》
《无锡市生态文明先驱城市建设三年行动纲要》(2010-2012年)
《无锡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5-2009)
《江苏省太湖水污染治理方案》
《无锡市统计年鉴》(2009)
五、评价的范围及期限
本次林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覆盖无锡全市行政管辖范围,区域面积为4627.45平方公里。
本轮规划年限为2011-2015年。
六、评价重点
(一)调查评估无锡市当前生态和环境质量现状,筛选、识别林业发展规划实施可能涉及的主要环境目标、主要环境问题及林业发展面临的主要资源、环境制约因素;
(二)从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角度,论证林业发展规划方案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和规模、规划布局、的环境相容性和合理性;
(三)提出预防或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对规划的内容提出优化建议。
七、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
基于对市级林业发展专项规划方案基本内容构成的评价要求以及相关技术导则或技术规范要求,同时结合江苏省及无锡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要求和工作成果,遵循评价原则,确定以下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见表1)。2015年目标值主要来自《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无锡市“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和《无锡市生态文明先驱城市建设三年行动纲要》等。
第二节 资源与环境现状评价
一、自然条件
(一)气候
无锡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年均气温为15.7摄氏度,所均降雨量1069毫米。四季分明。年均日照1993.6小时,全年无霜期230天左右。
(二)土壤
境内地貌类型有低山、丘陵、平原、江河、湖泊等,以平原为主。平原地区占全市土地面积69.47%,西南低山丘陵地区占土地面积12.61%。全市土壤有水稻土、潮土、黄棕壤、红壤、紫色土、沼泽土、炭岩土共7个土类,14个亚类,27个土属,75个土种。水稻土占土地总面积68.05%,潮土和黄棕壤占23.44%。光、热、水、土中要素能满足多种动植物的繁衍生长。根据不同区域的土壤、海拔、水份条件分别适合本地有自然分布和已引种归化的多种树木的生长。
(三)动植物资源
植物资源。除栽培植物外,拥有自然分布及牙来归化的野生维管束植物141科、497属、950种、75变种,木本植物(包括竹类)有206种。主要用材林有竹、松、杉,优良用材的树种有杉木、檫树、樟树、紫楠、红楠、麻栎、锥栎、榆树等。药用植物400多种。
动物资源。鸟类有170多种;鱼类为90种,太湖中的银鱼,长江中的刀鱼、鲥鱼、河豚鱼是名贵鱼类;兽类有30多种,主要有华南兔、穿山甲、豹猫、黄鼬等。
二、生态环境状况
2009年无锡市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86.5。各区县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分别为:无锡市区为67.90,江阴市为56.02,宜兴市为68.35,级别均为良,在全省13个省辖市中名列前茅。全市域林木覆盖率24.47%,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2.5%,生态服务价值为101.6亿元,地均生态服务价值为2.20万元/公顷,地均生态绿当量为0.2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18公顷/人,人均公共绿地达13平方米,成为省内目前唯一的“国家森林城市”。
三、水环境质量现状
(一)太湖无锡水域水质
太湖无锡水域水质2009年总体上维持在Ⅲ类水水平,其中五里湖、贡湖无锡水域水质较好,西部沿岸地区水质差些。由于农业面源对太湖水体的污染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改变,总磷处于Ⅳ类水平,总氮劣于Ⅴ类标准,二者仍是影响太湖无锡水域水质的主要污染物。总体来看,太湖无锡水域水质的富营养化水平处在中度富营养化状态。
(二)河道水质
13条主要出入湖河流水质总体处于Ⅳ类水平,只有直湖港水质劣于Ⅴ类标准,主要污染因子是氨氮;区域内31条主要河流处于Ⅴ~劣Ⅴ水平的有13条,占42%,下降了16%,主要污染因子为氨氮和总磷。行政交界河流水质除望虞河西岸支流张家港河和锡北运河出境断面较入境断面水质略有下降外,其它河流水质变化不大或略有改善;12个国控断面中有11条达标,111条地表水考核断面的达标率为89.2%,37个小康社会水质考核断面达标率为77.6%。
(三)饮用水源地水质
无锡共有6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分别为位于太湖的沙渚、锡东水源地,位于长江边的肖山湾、小湾、澄西水源地以及位于宜兴的横山水库水源地,水质100%达标。
四、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无锡市2009年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和优于二级标准的天数为334天。其中无锡市区、江阴市和宜兴市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比例分别为93.4%、90.7%和96.1%。无锡市区、江阴市和宜兴市酸雨发生频率分别为50%、46%和50%。
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一)废水和主要污染物
2009年全市废水排放总量为6.34亿吨,其中工业废水占排放总量的65.62%,生活废水占34.38%;全市废水排放化学需氧量6.22万吨,单位GDP排放强度为1.25千克/万元;工业排放化学需养量2.71万吨,占排放总量的43.57%,生活废水占56.43%;全市废水中排放氨氮4643吨,其中工业占38.92%;生活占61.08%。
(二)废气和主要污染物
2009年全市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3727.66亿立方米,其中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占66.67%,生产工业排放占33.33%;全市二氧化硫排放10.48万吨,其中工业排放占排放总量的94.66%,单位GDP排放强度为2.09千克/万元;全市排放烟尘4.44万吨,其中工业排放占92.12%;全市排放工业粉尘4.41万吨。
全年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较2008年有所减少,完成年度总量控制目标。
六、现状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主要环境问题
丘陵地区,因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偏重以松、杉、毛竹为主要树种的人工造林,松林受松材线虫病危害,杉木林老熟,毛竹开花,严惩影响林地生产力和生态效益。平原地区绿化,因片面强调速成林早成效,造林过密,苗木过大,造林成本较高;个别地区造林树种选择不当,造成后期管护成本较高。平原地区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因受土地资源紧缺影响,造林规模达不到有些野生动物起码的领域要求,影响野生动物繁衍栖息。开放的经济、物流环境和国内森林植物的检疫现状,使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造成可能,给我市动植物生存环境带来威胁。
造林地选择不当,破坏生态脆弱地区的天然植被;选择坡度大于35°的林地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布局不合理,影响野生动物繁衍栖息的环境;大面积单一种植,加剧病虫害发生的风险。
不合理使用农药,杀死害虫的天敌,造成林区生物多样性减少及物种的失衡;农药或化肥使用方法不当,导致附近水体的污染。
大面积皆伐导致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的下降;.集材方法不当,破坏周边林木和天然水系;集材道和装车场会造成水土流失。
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各部门专项规划的可变性,造成造林地、造林标准不当,形成资源破坏和重复建设,影响资金使用效益。随着城市化的向前推进,居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游客越来越多,需要更多的游憩用林地。
(二)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