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公益林管护资金及补偿费用有待进一步落实。生态公益林中己纳入补偿面积27126.82公顷,占生态公益林总面积49.82%。其它未纳入补偿,且已纳入补偿的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也仅有19元/亩,远不能满足无锡市生态公益林管护的需要。
(二)生态公益林规划目标
规划期末,国家重点公益林、省级公益林和县级公益林面积保持在5.4万公顷以上,占林业用地的70%以上,重点生态公益林(国家及省级)比率保持在53.11%以上,生态功能等级中等以上面积占生态公益林地的比例在97%以上。“十二五”期间,除国家重点公益林、省级公益外,完成无锡全市各级各类生态公益林的划分,并制定无锡市级生态公益林补偿办法,实现按不同类型不同级别进行补偿。
努力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无锡市生态公益林规划实行分级分类补偿,补偿标准按各级各类生态公益林需要的管护费用进行测算,逐年提高,逐步实施到位。“十二五”期间山林中生态公益林每亩每年补贴标准提高到20元以上,环太湖防护林提高到每亩每年100元以上,绿色通道提高到每亩每年300元以上。
第八节 名特优经济林产业工程
发展名特优经济林,能够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对干鲜果品、森林食品等林产品的需求,促进农村、农民增收致富,最终实现生态和经济双赢。实施名特优经济林产业工程是落实无锡市林业发展目标的具体举措,对全面提升无锡林业产业建设质量、规模和整体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一、名特优经济林发展现状
无锡市经济林资源丰富,现有各类经济林16885.97公顷,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20.78%,各类经济林中以果树林为主,面积10959.68公顷,占经济林面积的64.90%。形成规模并具有一定优势的树种有:水蜜桃面积2100公顷,杨梅1680公顷,葡萄2100公顷,梨532公顷。经多年培育和发展,已形成阳山水蜜桃、马山杨梅、蠡园葡萄、阳羡茶叶等名牌产品。存在如下问题:经济林果生产中病虫害预测预报防控体系不健全;产后商品化处理和加工能力较为薄弱,采后增值率低;科研支撑不够,缺乏水果产业的科技创新平台。
二、名特优经济林产业发展目标
鉴于目前经济林生产状况,为推进经济林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应在政府导向、树种(品种)选择、栽培技术、市场营销、信息网络等方面加以引导,确保经济林科学、稳步、高效发展。
“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增经济林面积1400公顷,重点建设4大名特优经济林基地:逐步形成以惠山为主的高效水蜜桃规模化生产基地;以江阴、滨湖和新区为主的精品葡萄生产基地;以宜兴、滨湖为主的环太湖优质杨梅生产基地;以宜兴、滨湖为主的名特优有机茶生产基地。
规划期内新增名特优经济林面积1400公顷,使无锡市经济林基地面积达到7812公顷,经济林总面积达18200公顷以上,造园树种良种率达到100%,制订、完善无公害栽培技术标准,优质商品率达到80%以上。
三、名特优经济林产业发展重点
加强水蜜桃、杨梅、茶叶、葡萄等种质资源保护和科研开发力度,建力科技示范点,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建设好科技服务队伍,由上到下组建各级技术协会,定期、不定期有针对性地解决实用技术问题。大力培育经济林产品经纪人队伍,把产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组建经济林信息网络、发展信息中介。
第九节 林业管理与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工程
林业队伍建设、林政管理基础设施、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森林防火和林业公安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情况,可以综合反映森林资源管护能力。必须采取综合有力的措施,加强林业管理与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才能确保无锡林业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森林资源管护能力
森林资源管护能力建设目标:建立森林资源林政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森林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森林有害生物检疫御灾体系、森林有害生物控制减灾体系等三大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不断完善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加强林业及森林公安队伍。
(一)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和完善森林火险预测预报系统、林火信息管理系统、森林防火技术标准体系,建设3家省级重点森林防火单位林火远程电视监控系统。加强林火监测体系建设,新建火情监测嘹望塔3座。加强森林防火机构和队伍建设,建成3支森林消防专业队,负责跨区域的林火扑救。消除森林火灾隐患,建设1处森林防火纪念林。在生态敏感区完成35公里生物防火隔离林带建设。
1.森林防火通讯、指挥系统
建设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统,配置防火内业建设设施。建设森林防火办公室、指挥室、值班室等必要的建筑。完善无线电通讯工程。提高无线电通讯覆盖面,减少通讯盲区。建设区内现有森林防火无线电台机7台,车载台2台,手持机150只,新建滨湖区无线电通讯指挥中心、添置车载台5台,手持机100只;锡山、惠山区添置中继台3台、车载台3台、手持机30台,形成从市、县区防火办到每个市级防火重点单位乃至到每一个护林员的防火无线电网络群。
2.火情预警监测系统
火情嘹望建设工程。森林防火检查站10个。在滨湖区马山街道冠嶂峰、万丰、湖山、夏慕湾;荣巷街道勤新、大池路、青龙山;蠡园街道基康里、胡埭镇九龙湾;雪浪街道龙寺、红沙湾;山北街道石门下;惠山区陈家湾、大阳山等重点地区建设瞭望、巡查、管理一体化,具有工作与住宿功能的森林防火检查站,每个检查站房屋面积达到30平方米以上,并通电、通水、通电话。环太湖地区建设森林防火检查站10个。2)、护林哨50个。在滨湖区马山街道冠嶂峰、万丰、湖山、夏慕湾;荣巷街道勤新、大池路、青龙山;蠡园街道基康里、胡埭镇九龙湾;雪浪街道龙寺、红沙湾;山北街道石门下;惠山区陈家湾、大阳山10个重点地区的主要出入口建护林哨(房)50个。
火情电视监控系统建设工程。建设内容:惠山林火远程电视监控系统升级、扩容。将惠山林火远程电视监控系统进行升级、更新,同时扩大监控范围,使青龙山、十八湾地区、鸡笼山及钱桥范围也纳入其监控范围。惠山林火远程电视监控系统将大浮、马山等沿太湖重点林区纳入其监控范围。
3.应急救灾系统
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护林员队伍建设。根据无锡市人口密集和风景旅游区较多的特殊情况,现每400亩林地配一名专职护林员,已配备专职护林员332名。
专业森林消防队建设。现有半专业森林消防队13支,新增固定集中场地,包括住宿点、办公室、值班室、车库、物资仓库等;消防队必须配备运兵车1辆、消防水车1辆、值班固定电话1部、无线电对讲机15部、风力灭火机10台、灭火水枪10支、灭火弹300只、扑火服30套。
4.防控御灾系统
引水上山、水源灭火工程。建设200吨蓄水池8座;50-100吨中、小型蓄水池50座。
防火通道及生物防火隔离带建设工程。在滨湖区马山十八湾、荣巷青龙山、雪浪军嶂山和惠山区钱桥街道舜柯山至鸡笼山等重点山区建砂石面简易防火通道50公里。在滨湖区马山、大浮山等重点林区建设生物防火隔离带36公里。
防火隔离栏建设工程。环惠山地区建设防火隔离栏38公里(滨湖区荣巷街道、茶叶品种研究所、惠山区钱桥镇、北塘区山北街道等单位),隔离栏栏高2米。
森林防火扑救物资储备。建设2处市森林防火物资储备中心,面积300 m2,设施齐全;建设四处市级防火物资储备库,面积100 m2以上,配备必要的储物架;建设区级防火物资储备库面积50 m2以上;配备风力灭火机150台,现有90台,需添置60台。
新添市森林防火应急指挥车1辆;区防火宣传指挥车辆5辆。
配备水枪500支、水桶500只(按100亩山林配备水枪5支、水桶5只要求),现有为120支和120只,需新添水枪380只、水桶380只。
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
包括森林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森林有害生物检疫御灾体系、森林有害生物控制减灾体系等三大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
(1)森林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
建设危险性森林有害生物鉴定与风险评估中心1个。建设1个市级森林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中心,5个区域测报点,实现对森林有害生物的实时监测预警。开展对森林有害生物的检疫、测报和防治业务的技术培训,提高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者的业务素质。
(2)森林有害生物检疫御灾体系建设3个市级检疫隔离试种苗圃。以重大危险性森林有害生物发生市(县)、区以及自然文化遗产、著名风景区等为重点,建设检疫除害处理设施1个,建立无检疫对象种苗繁育基地3个。
(3)森林有害生物控制减灾体系
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森林有害生物天敌繁育场1个和生物制剂厂1个,主要生产肿腿蜂、赤眼蜂、引诱剂、白僵菌、绿僵菌、苏云杆菌、病毒等害虫天敌和生物产品。建立森林有害生物控制技术服务和行业技术培训系统。
(三)林政管理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森林资源林政管理队伍建设,采用先进技术,改善执法条件,提高森林资源林政管理水平。建立森林资源林政管理信息系统,对林木采伐及采伐限额管理、林地林权管理、木材运输和木材经营(加工)管理、林业行政执法、林政案件稽查等实行全面监控,逐步实现森林资源林政管理的监管网络化、政务信息化、程序规范化。加强林政执法、案件稽查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
(四)森林公安队伍及基础设施
进一步健全林业公安机构,科学配置警力,完善经费保障体系。改善基层森林公安派出所的基础设施建设,力争林业公安派出所全部达到公安部“五小工程”要求,提高装备水平,实施“金盾”工程。加强森林公安教育、培训工作。
二、林业科技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