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社会保障信息化水平。深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社会救助领域信息化,推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低保、优抚安置等领域的信息资源共享和网上服务整合,促进社会保障网络向社区和乡村延伸,建立健全以城市为核心、覆盖城乡的社保信息服务体系。提升社保关系跨地区转接能力。促进劳动力的有序流动,促进社会充分就业。
推进智慧安居服务。完善社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强社区管理、服务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推动以区县为单元的社区管理与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研究制定社区安居标准规范,加快智能家居系统、智慧楼宇建设,为市民提供更加便利、更加舒适、更加放心的家庭服务、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创建一批全国领先的“智慧社区”,提供各类便民信息服务,逐步完善并整合社区内社会保障、计划生育、民政福利、社区管理等应用系统,为市民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
4、重点工程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较长期的过程,按照建设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十二五”期间将围绕我市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升级的战略重点和群众对公共服务的迫切要求,找准突破口,先行先试,着力推进重点领域智慧应用体系建设,以重点工程带动智慧城市建设整体推进。
(1)“政务数据中心”
政务数据中心建设是“智慧南京”建设的核心项目,是“智慧南京”云计算服务平台的主要载体,总体目标是打造一个集“技术服务、资源服务、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电子政务建设和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从而加强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建设,营造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综合应用的电子政务建设环境。
政务数据中心主要功能是提供符合各项标准的机房资源和各类设备托管服务;提供高速、可靠政务内网接入和统一安全的互联网访问;建立容灾备份系统,为各部门提供数据存储和数据备份服务;建立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平台,提升信息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水平;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更好的为各部门业务协同提供数据支撑;建立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为各机关部门提供信息化规划和咨询服务。此外,引入云计算概念,打造绿色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和服务平台,建设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存储和虚拟化桌面终端等基础设施云计算平台,形成全市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云、应用软件云、信息资源云和技术服务云”等云计算服务平台,统一部署数据交换、音视频、邮件服务等共性应用系统,大力减少重复投资。
(2)“市民卡”
进一步加大市民卡应用领域拓展力度,加强与教育、卫生、园林、旅游、工会等部门沟通,以市民卡为载体实现各类便民公共服务;努力拓展市民卡在小额电子消费领域的应用,在公用事业缴费以及书报亭、农贸市场等领域推广市民卡应用。进一步拓展与农行、中行、交行等金融机构和其它信息服务企业的合作,增加服务网点、开通自助圈存等便民服务,实现办卡、使用、挂失方面的一站式服务。同时,根据技术发展、应用拓展和区域合作要求,开展与信息化领军企业合作及与宁镇扬、都市圈城市的交流,加快企业发展,提升服务支撑能力。
(3)“车辆智能卡”
车辆智能卡(车辆电子标签)项目是我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核心先导工程,也是物联网应用的重点示范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一是建立车辆电子标签发行体系。采用RFID射频技术,以环保标识形式为车辆安装电子标签,用于车辆身份识别及环保检测、交通流量管理等多领域应用。二是搭建车辆电子围栏系统。结合公安、环保等部门需求,在全市各主要道路和治安卡口建设动态信息采集点(电子围栏基站);结合我市政务数据中心建设,建立交通信息交换共享平台,搭建全市道路交通动态实时监测体系。同时,采取多行业多部门多目标共享应用模式,实现环保限行、车辆动态监测、套牌车管理、卡口监控、肇事逃逸车辆追查、出租车治安管理、路网动态监测、交通流分析及诱导控制、车辆安全管理等功能,有效规范车辆使用和驾驶行为,为广大市民创造良好的出行环境。三是完善技术与应用创新体系,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通过项目实施,强化关键性核心技术的研发攻关,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RFID应用技术及相关标准规范,加快培育发展我市RFID产业。同时,不断推进商业服务模式创新,为电子标签大规模推广应用积累经验。
(4)“智慧医疗”
“智慧医疗”是一个依托先进信息技术,建立在信息丰富完整、跨服务部门基础之上,提升医院向患者服务水平的系统工程。以加强各级医疗机构自身信息化建设为基础,以实现“共享医疗、放心医疗、便捷医疗”为目标,在市民卡体系上建立全市统一的就诊卡和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依托市政务数据中心的硬件与网络资源,建设统一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建立完善卫生电子政务平台、药品监管平台和各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系统,实现医疗体系的所有数据互通共享。
(5)“智能交通”
利用物联网技术建设一个以全面感知为基础的新型智能交通系统,已成为解决城市交通管理问题、缓解车辆拥堵状况的重要手段。我市智能交通项目建设的核心内容是采用无线射频(RFID)、高速影像识别处理、GPS等技术,使高速运行的车辆能够被“感知”,相关数据能够实时采集、整理和分析,有效解决车辆自动识别、动态监测及流量精确预测等难题,逐步实现车辆精准管理、城市路网动态监测、车流统计与分析、各种交通规(税)费的动态稽征等功能;在此基础上,通过交通信号控制、智能导航、停车诱导、公交信息服务等一系列交通管理及服务系统,引导交通流合理分布,实现城市交通的动态组织管理,提高交通运行效率,保障城市畅通有序,形成“智慧南京”的重要基础应用,有效促进全市城市交通管理水平的提升,带动我市智能交通技术研究及相关产业发展。
(6)“数字管网”
在详细清查全市工业管廊、市政管网相关位置、用途、管径等信息基础上,建立统一数据库,形成一张可见、可查、可控的电子地图,为城市防汛排涝、工程建设、施工管理、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等工作提供完整、准确的信息支撑。数字管网工程将综合运用软件、系统集成、物联网、电子标签等最新技术,使电子地图不仅反映既有管网数据,同时也能对流量、压力等各种管网运行指标进行实时监控,提高安全隐患防范能力。同时,将数字管网系统“嵌入”完整的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在强化地下管线监管同时,逐步把地上的管道线路、管道源头,地面的企业生产设备,管道周边加油站、加气站等危险源,危险品运输车辆运行等详细信息全部纳入实时监控平台,实现地下、地上全部覆盖。
(7)“应急指挥”
南京市“智慧城市应急指挥”体系主要由智慧公共安全综合管理平台、城市安全监控统一管理平台、城市应急指挥联动平台、城市灾害防控管理平台、城市警务综合管理平台以及各级安全保障部门已经建设的多个信息化系统组成。其中“智慧公共安全综合管理平台”是南京市“智慧城市应急指挥”系统的最顶层平台,集中整合和展现应急指挥各项业务。“城市安全监控统一管理平台”是将全市由公安、交通、消防、环保、安全等各个部门在所管辖范围内布置的视频监控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管理。“城市灾害防控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包括灾害预测资源整合、灾害防止部门管理、对外宣传等多项综合性业务。“城市应急指挥联动平台”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紧密的联系起来,对各种突发事件进行预先的应急预案设定,并高效、智能的应付各种突发事件。“城市警务综合管理平台”整合城市已建的“平安城市”、“治安卡口管理”、“电子警察”等系统,保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在城市的任何地方、随时访问警务系统,做到拉得动、通得上、看得清、查得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