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信息产业保持快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南京的电子制造业与软件产业并驾齐驱,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两化融合”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围绕发展“五大产品群”、培育“九条优势产品链”,切实推进以“液晶谷”、“无线谷”为引导的信息产业“二十大工程”,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1450.4亿元。软件业也占了我省的半壁江山,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13亿元,比上年增长60.3%。
4、科教人才方面的比较优势不断增强
南京拥有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数量,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十一五”期间,南京进一步普及信息化基础教育,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积极引导驻宁高等院校调整相应专业和学科设置,增加信息技术与管理复合型专业,积极与国际专业信息化人才培训机构联合办学,培养出大量信息化管理人才;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积极开展了信息技术职业教育,培养出大量信息技术应用人才;积极引进海外留学人员和市外各类专门人才,鼓励大中型企业设立信息主管,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信息技术人才队伍。
(二)面临形势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理念出现了新特点和新趋势,特别是“物联网”、“感知中国”等新概念新理论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将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作为新的发展目标,使城市管理更加智能、城市发展更具活力,已逐步成为国内外主要城市创新发展的新趋势。
1、技术创新与应用突破为“智慧南京”建设提供有效支撑
随着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无线宽带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信息网络向宽带、融合方向发展的趋势进一步显现,信息技术向智能化、集成化方面发展以及与其他产业技术的融合不断加深,这些都为实现对城市建设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形成的各种海量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传输、处理、整合和分析,提升城市经济社会各领域智能化水平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2、国家宏观政策为“智慧南京”建设提供了良好发展机遇
“十二五”时期,我国面临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上的新形势、新要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信息化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对信息化发展任务进行了系统全面部署,指出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构建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进物联网研发应用”。国家已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对“智慧南京”建设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3、城市发展新趋势对“智慧南京”建设提出内在需求
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南京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和环境压力,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十分巨大,同时,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管理和社会建设面临许多新的挑战,迫切需要新的理念、新的思路和新的技术。2010年6月国务院发布《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提出南京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长江航运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这一城市发展新定位也对建设智慧城市提出内在需求。只有深化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充分挖掘、实时整合、有效配置城市的一切有形和无形资源,才能实现城市科学协调发展。建设“智慧城市”适应城市发展的新要求,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4、青奥会举办为“智慧南京”建设带来新的契机
2014年青奥会将是我市举办的规格最高的体育赛事和文化交流盛会,在南京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是时代赋予南京发展独一无二的战略机遇,不仅为南京扩大国际影响提供绝佳平台,为南京争取相关战略资源倾斜与发展政策支持提供难得契机,也为在短期内集中力量破解长期困扰发展的重大难题提供强有力的倒逼机制。“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充分发挥青奥会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创新经济、智慧产业及文化体育产业,推动高科技成果在青奥会中应用,广泛普及智能技术、绿色低碳技术,全力打造“智慧青奥”,并使之成为推动“智慧南京”建设的核心力量。
5、体制机制和信息安全是“智慧南京”建设面临的挑战
我市智慧城市建设也面临相当大的挑战。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宁波等城市纷纷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地区间竞争态势依然严峻,迫切要求我们抢占先机,率先启动“智慧南京”建设,确保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把握主动权。智慧城市发展所涵盖的传感器、网络、智能处理等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多数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由此带来的信息安全风险是我们必须面临的重要挑战,迫切要求我们不断加强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真正把南京建设成为自主可控的“智慧城市”。此外,观念的更新、体制机制的调整是“智慧南京”建设面临的挑战。智慧城市建设初期需要大量的政府投资,将给我市财政带来一定压力,对创新建设、运营模式、保障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三、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总体架构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完善“智慧南京”的顶层设计、系统设计、构架设计和制度设计,坚持以科技创新和深化应用为重点,将先进智能技术广泛运用于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及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依托新技术、新业态和新的服务方式,更准确快捷地配置资源、更大程度地降低能耗,创造我市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创新活跃的市场环境、和谐低碳的人居环境,推进我市产业结构的高端化,提升信息时代的生活品质,全面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把南京建成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目标
充分发挥南京科教、产业和人才优势,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与互联网的融合,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以及物联网与互联网的融合,加快社会经济结构从以物质与能量为重心向以信息与知识为重心转变,使信息资源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智慧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电子政务成为公共管理和服务的主流模式,网络化工作生活方式广泛普及,城市信息化与农村信息化协调发展,形成适应信息化发展的社会经济组织体系,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生活质量。
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到2015年时,使南京的信息化水平进入全国领先行列,信息化总指数达到86,基本建成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实现政务、商务、事务各领域比较广泛的智慧应用,打造一批重点示范工程和上规模的智慧产业基地,形成智慧城市发展的基本框架,逐步走出具有南京特色的智慧城市发展之路。
南京市“十二五”期间“智慧南京”建设主要目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