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新扩建城市污水处理厂9座,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8.82%。新扩建乡镇污水处理厂45座,基本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全覆盖。全市城乡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接近180万吨。
加快危险废物安全处置设施建设。投资1.4亿元的危险废物处置中心一期工程已建成并投入运营,已形成了处置能力。对工业危险废物焚烧设施进行了技术改造,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能力明显提高。整合医疗废弃物处置设施,新建专业医疗废物焚烧处置厂并投入运营,医疗废弃物安全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
推进生活垃圾填埋场新改扩建工程。对城市主要生活垃圾填埋场实施了扩容改造工程,建成高淳县与溧水县垃圾综合处置项目并投入使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进一步提高。
6、生态保护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优先保护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编制了《南京市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划定了11大类、67处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全市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达17%以上,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得到优先保护。
继续实施“绿色南京”工程。年均造林面积约10万亩,林木覆盖率达2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3.7平方米,均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加强了矿山宕口生态修复,实施了矿山宕口植被恢复工程,宕口植被恢复率超过80%。
积极开展各类生态创建工作。到2010年,江宁区率先通过国家生态区考核验收,成为全国省会城市中的首批国家级生态区。高淳县通过国家考核验收,浦口区国家生态区通过省级技术考核。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街)25个、省市级生态村176个。创建省市级绿色社区292家、绿色学校348家,在全国、全省名列前茅。
7、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开展
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完成省级环境综合整治村试点56个,实施农村村级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117个。进一步重视农村地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强了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实施秸秆综合利用与机械化还田工程,秸秆禁烧工作取得成效,秸秆焚烧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作为国家环保部确定的七个试点省市之一,南京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试点工作全面启动,高淳县和江宁区列入试点单位,我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8、环境监管能力明显提升
“十一五”以来,我市重视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编制了环保系统能力建设规划,按照“现代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的要求,加大了对环保能力建设方面的投入,环保监管硬件和软件建设取得显著进步,监测仪器装备、污染源在线监控和信息化建设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水平,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加强市、区(县)两级自动监控体系建设。全市污染事故应急指挥系统基本建成,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管理平台投入运行,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与水质断面监测点位覆盖率进一步提高。
加快环境管理信息化、规范化建设进程。开发应用了南京环保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辅助决策系统,得到国家环保部和国务院法制办高度评价,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示范推广。
强化机动车排气监管能力建设。建成机动车环保检测场站16座,在全省率先实施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和机动车区域限行。
开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课题研究。先后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城市灰霾成因研究等科研课题。在农村小城镇污水处理、土壤污染评估修复、矿山宕口生态恢复等领域形成一批实用技术成果。圆满完成了全国首次污染源普查,以全省第一的成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同步开发了污染源数据库。
9、环保投入大幅增加
认真落实“211环境保护”预算科目经费,加大了公共财政对环境保护投入力度。市级环境保护引导资金从3000万元增加到3500万元,用于支持郊区县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以及环境监察、监测体系等建设。市级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从1.1亿元增加到2.2亿元,用于支持重点污染源治理、区域流域性污染防治、重点生态保护和建设以及环保能力建设。部分区县也设立了环境保护引导资金。市财政用于城市河流综合治理、城市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等投入也逐年增加。“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0%。
10、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十一五”期间全市环境空气、水环境和声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达到85%以上,相比“十五”期间有所提升。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长江南京段水质保持优良,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继续保持着良好、安全状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逐年提升,2010年达77.5%。外秦淮河、玄武湖等主要水体水质有所改善。建成区声环境质量总体控制在国家标准之内。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安全,未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2007年以来,全市小康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连续四年达到80分以上。
(二)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市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环保工作仍处于负重爬坡阶段,还存在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主要污染物排放仍居高不下
由于特殊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我市工业污染呈现出排放量大、排放强度高、区域集中的特点。“十二五”期间,我市的经济总量与城市规模将继续增长,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在较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根本性改变,污染物的产生量将进一步增加,减排工作面临较大压力。
2、大气污染较为严重
城市大气污染的复合型、区域性特征日益突出,灰霾天气呈上升趋势,酸雨依然严重,扬尘和机动车排气污染成为老百姓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十一五”期间,从2009年开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逐年降低,空气质量有所下降。
3、水环境治理任重道远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虽有提升,但达标率仍然偏低。部分河流断面水质不能稳定达标,城区较多河道存在黑臭现象,河流水质污染状况未得到根本扭转。城区湖泊处于富营养状态,郊县湖泊富营养化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善。饮用水源地尚存在水质安全隐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