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以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索证索票、物料平衡等为重点,加强日常巡查。对农资、建材、乳制品、食糖、饮料、桶装水、肉制品、米粉等高风险和问题比较突出的行业开展信用评价,建立档案,实行分类管理。完成河池食品工业质量整体水平调研报告,出台河池食品工业质量发展规划。加快推进特种设备安全责任、动态监管、应急反应和安全评价体系建设,各县(市、区)至少开展1次应急救援演练。
3.加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与打击假冒伪劣力度。对涉及国计民生的食品、日用消费品、建材、农资等产品进行重点抽查;对问题较多的产品和较集中的地区,增加抽查频次;严格监督抽查的过程监管,实行抽、送、检样分离和盲样检验,确保监督抽查结果公正准确;对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企业进行后续服务和帮扶。加快建立质量安全风险分析制度,通过监督抽查发现的区域性质量问题,及时进行风险分析,提出处置建议,并向地方政府发出预警,对缺陷产品实施召回和市场退出制度,依法严肃处理各种质量问题。积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研究推进企业作为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机制建设和诚信体系建设,建立“红黑”名单制度,加大对质量失信的惩戒力度。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探索建立水泥和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加强执法打假,用3~4个月时间,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1)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和集中整治行动。对乳制品、食糖、饮料、桶装水、肉制品、米粉等高风险和问题比较突出的食品行业要加大监督力度,并定期向政府汇报。探索食品小作坊集中监管的有效方法,强化小作坊监管。建立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风险评估双机制,解决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问题。
(2)组织农资专项打假行动。围绕农业“生产稳粮、增收”的总体要求,以复混肥、磷肥为重点,深入开展农资专项打假工作, 严厉查办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违法案件。
(3)开展家电下乡产品联合打假和明察暗访活动。重点区域、重点产品,从生产、销售环节同时入手,统一时间,联合执法。对家电下乡产品和售后服务质量进行明察暗访。
(4)组织开展建材“清新居室”行动,开展建材、装修装饰材料、絮用棉打假专项行动。围绕规范市场、扩大内需,以消费者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继续加强重点消费品的执法检查,深入开展相关产品专项打假活动,加大对生产、销售及在经营性服务或公益活动中使用劣质絮用纤维制品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