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认真做好扶贫培训和贫困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一是抓好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扶贫、劳动保障、农业等部门要认真分析研究国际金融危机对扶贫转移就业培训工作造成的影响,在深入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和农民工回流情况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及时培训返乡后没有就业的贫困农民工和贫困村的青年劳动力,共同做好我市贫困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要逐步将短期培训转向职业技术教育,力争使受训人员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增强稳定就业能力。要创建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品牌基地,不断提高转移就业培训水平。二是抓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要围绕贫困村的特色优势产业开发、传统产业技术提升、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进行培训,使贫困农户逐步掌握现代农业知识和技能,不断增强脱贫致富的能力。要抓好贫困村实用科技人才培养,重点抓好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的培训,使贫困农户在贫困村实用科技人才、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的带动下依靠科技脱贫致富。要加强扶贫实用技术培训经费的使用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使贫困农户真正受益。三是抓好扶贫干部培训。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扶贫专项业务培训,着重对县(市、区)、乡(镇)扶贫干部及新任贫困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后备干部等开展培训,使从事扶贫工作的各级干部熟悉、掌握新阶段扶贫开发政策、目标任务及相关业务知识,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
(五)扎实做好信贷扶贫工作。
一是扩大贴息贷款规模,加大对以农副产品加工、销售为主业,辐射能力强,带动贫困农户增收明显的扶贫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贴息贷款计划的安排要特别向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倾斜,扶持重点县培育、发展扶贫龙头企业,改变重点县扶贫龙头企业数量偏少、规模偏小、实力偏弱的状况。要切实做好贴息贷款项目扶贫效益的跟踪问效工作,对获得扶贫贴息贷款后不履行扶贫义务、对贫困农户产业开发未起到龙头带动作用的扶贫龙头企业,要取消其资格并停止扶持。二是积极稳妥地扩大扶贫到户贴息贷款和互助资金规模,拓宽扶贫到户贴息贷款和互助资金覆盖面,解决贫困农户特别是计划生育困难户、贫困残疾人户和贫困归侨侨眷户发展生产的资金。要切实加强贷后服务,确保贷款安全运行、取得实效。要积极探索建立商业银行进行部分贴息的信贷扶贫机制,降低商业银行向特困农户发放贷款的风险,使更多特困农户享受信贷扶贫优惠政策。
(六)继续推进社会扶贫和外资扶贫。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