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着力推动职工体育。充分发挥行业体育协会、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职工体育协会作用,推动职工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健身团队建设,开展符合单位特点和职工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和竞赛活动。坚持工间(前)操制度,开展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和体质测试活动。有条件的单位可每年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积极开展进城务工人员体育活动,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5.重视发展老年人、残疾人和少数民族体育。各县(市、区)体育部门要积极推动老年体育协会建立,健全老年人体育组织,广泛开展经常性的体育健身活动。不断创新和普及适应老年人特点的体育健身项目和方法。公共体育设施对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便利和优惠;重视培养为残疾人服务的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公共体育设施进行必要的无障碍改造,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便利;积极与市民委等部门配合,做好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发掘整理和传播推广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少数民族和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展示和竞赛活动。
(六)积极推行体育锻炼标准和体质测定标准,不断加大科学健身指导的力度。继续推行《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积极组建国民体质监测站点,依托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各类综合性体育中心,建立国家、省、市三级“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网络,为群众进行体质测定、运动能力评定和提供运动健身指导,认真完成各项测试工作。积极推行各体育项目《业余
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建立证书证章激励制度,引导和鼓励城乡居民经常、持久地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不断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和体育技能水平。
(七)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经常开展以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围棋、空竹、健身秧歌、跳绳、毽球、广播操、传统武术、太极、健身气功、户外运动、群众登山、元旦长跑、自行车、妇女健身展示等具有品牌特色、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
(八)大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体、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科技工作者、体育教师、体育专业学生和社会热心人士广泛参加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立足基层,促进示范推广活动与日常健身指导服务活动有机结合,推广实施多元化服务项目,形成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树立崇尚互助、强健体魄的良好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