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存在问题。
当前,世界信息技术发展呈现宽带化、泛在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特征,信息技术在提升国家和地区竞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我省信息化发展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信息产业方面,核心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技术主要依赖国外引进,大部分信息产品仍处于产业链低端,缺乏高附加值、高利润率产品,大而不强的产业格局尚未彻底改变。
--电子政务方面,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信息化公共服务能力有待提高,部门间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需进一步完善。
--两化融合方面,大多数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对涉及产品研发设计、生产流程控制、企业经营管理等环节的整套信息系统应用不够广泛。中小企业对信息技术应用认识不足,信息化基础薄弱。面向产业集聚的信息技术服务支撑体系有待完善。
--社会事业信息化方面,重大民生领域的信息化应用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公共服务支撑体系有待完善,城乡间、区域间信息化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核心任务,按照《广东省信息化发展纲要(2005-2020年)》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要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依托,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信息技术产业,大力推进农村和城市低收入人群的信息化普及应用,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信息技术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强对信息化发展的统筹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产业、地区、城乡之间信息化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信息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导向性作用,通过政府资源的有效配置带动社会资源有机整合,形成促进信息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应用导向,创新驱动。以应用需求为导向,加快推进信息产业发展,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加速创新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信息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催生衍生性产业。
--先行先试,重点突破。积极探索信息化发展新思路、新机制,重点强化信息化发展基础,着力推进农村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城市社区信息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化发展,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示范带动作用。
--高度融合,全面提升。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增强信息技术对工业的渗透和提升效应。注重区域、城乡间信息化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信息化建设,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公共服务水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质量。
--扩大开放,保障安全。坚持开放与安全并重,立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把握全球信息化发展趋势,加快信息化对外开放步伐;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加强信息化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构建信息安全和应急保障体系。
(三)主要目标。
“十二五”时期,全省信息化总体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成为全国网络民生民情应用示范区、华南地区网络创新创业集聚地和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信息化中心区域,基本形成全面网络化、高度信息化的“数字广东”框架,其中珠三角地区进入全球信息化先进水平行列,成为重要的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全省主要信息化指标如下:
--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0%,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65%,家庭宽带普及率达到65%,家庭网络平均带宽提高10倍,达到30兆比特;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100%,珠三角地区实现“班班通”。
--传统产业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率达到8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控技术应用率达到60%,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率达到60%.
--汽车产品电子信息化程度达到40%,旅游服务业信息技术应用率达到85%.
--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办理率达到90%,非行政许可的政府服务及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率达到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