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立健全行政调解工作体制。加快建立由各级政府负总责、政府法制机构牵头、各职能部门为主体的行政调解工作体制。研究制订行政调解制度,明确调解范围,规范调解程序,落实人员配备和工作责任。对环境污染、自然资源权属、土地承包、公共安全事故、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民事纠纷,以及涉及人数较多、影响较大、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纠纷,要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主动进行调解。完善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信访、仲裁的衔接与互动机制,加强人民调解工作。
2.加强和改进行政复议工作。认真贯彻
行政复议法及其实施条例,全面履行行政复议法定职责,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解决行政争议中的主渠道作用。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建立健全信访与行政复议相互衔接、分工合作的工作机制,引导公众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改进行政复议审理方式,完善行政复议案件调查、调解、和解机制,积极推行行政复议听证制度,探索建立行政复议案例指导机制。探索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复议审理工作。建立健全行政复议与行政监察协作机制,加大对不履行行政复议法定职责、拒绝或者拖延履行复议决定行为的责任追究力度。健全行政复议机构,按照法定要求落实行政复议工作人员。建立健全适应行政复议工作特点的激励机制和经费装备保障机制。行政复议案结事了率达到90%以上。
3.强化行政与司法的良性互动。建立健全政府与法院预防化解行政争议联席会议、行政复议与行政审判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行政复议机关与审判机关之间的沟通协调,及时研究行政复议、行政审判中反映的共性、疑难问题。加强行政应诉工作,全面推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自觉履行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生效判决和裁定,及时处理并反馈人民法院作出的司法建议。
4.加强信访工作。认真贯彻实施
信访条例,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尊重和依法保障群众信访权利,不断完善信访工作制度,规范信访秩序。进一步提高信访事项办理质量和效率,健全信访事项终结制度。加强信访与诉讼、行政复议、仲裁、执法监督之间的配合,积极引导信访人通过法律途径表达诉求。完善信访反馈与政策研究联动机制,对信访工作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及时提出完善和调整相关政策的意见和建议。
(六)强化行政监督与问责。坚持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不断完善和落实各项行政监督及行政问责制度,督促和约束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履职,保障行政权力行使的合法、合理和有效。
1.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执行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向其报告工作、接受质询。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公众切身利益和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要主动向同级人大常委会进行专题报告。严格执行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向有关人大常委会报备制度。自觉接受、积极支持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和对待政协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2.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更加注重包括舆论监督在内的社会监督,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沟通,拓宽群众监督渠道,支持新闻媒体对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进行曝光,保证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建立健全行政投诉举报处理制度,有关行政机关收到群众对行政行为的投诉和举报,应当根据各自职责进行调查,依照职权和时限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告知投诉人、举报人。建立健全舆情收集分析和处理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