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保障水平。巩固和提高新农合覆盖面,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在健全和完善“以县市区为单位统筹,以农村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政府补助为主、个人缴费相结合”的筹资机制基础上,逐步提高政府补助水平,提高农民缴费水平,人均筹资水平争取达到400元以上。进一步提高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加大农村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白血病等重大疾病的救治保障力度,逐步扩展新农合大病救治保障病种范围,力争重大疾病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0%,有效提高农村大病的保障水平,缩小城乡医疗保障差距。全面推行门诊统筹,门诊统筹覆盖全部县市区,逐步将门诊常见病、多发病及特殊慢性病门诊费用纳入统筹补偿范围。加强与医疗救助制度的衔接,加大对农村困难人群参合及难以负担的医疗费用的补助力度,落实农村五保对象在县乡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基本医疗费用全免政策,筑牢医疗保障底线。加强管理经办机构建设,实现所有省、市级新农合定点医院住院费用“即时结报”,积极推行参合人员就医“一卡通”服务。进一步加大新农合基金监管力度,严格基金封闭运行,保障基金安全。加强定点医院监管,大力推进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加快新农合立法步伐,进一步健全完善新农合制度建设,探索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
(六)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构建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按照每个街道办事处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要求,到2015年,全省共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9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600个。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地、用房政策,城市新建和改建居民区中,社区卫生服务设施与居民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继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完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到2015年,城市孕产妇、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城市达到80%以上,其他人群达到50%以上;糖尿病、高血压病人规范管理率达到50%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80%以上。促进社区卫生菔务与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有效衔接,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范围,将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采取医保费用预付、提高报销比例等有效措施,鼓励和引导参保人员到社区看病就医。
(七)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本药物实施政策。规范、完善基本药物省级招标采购。在政府办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在二三级医院逐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制定村卫生室和非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执行基本药物零差率的相关政策,促进基本药物优先合理使用。加强合理用药的监测和评价。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突破口,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核定人员编制标准,落实财政和多渠道补偿政策,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绩效工资政策,转变运行机制,实现服务功能和模式的转变,落实防治结合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任务。
(八)落实综合防治措施,切实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工作。一是抓好传染病疫情的检测与报告。进一步健全疫情监测报告制度和工作程序,规范县以上医疗机构传染病管理,实现所有建制乡镇卫生院疫情网络直报,切实提高疫情报告质量。二是认真抓好人禽流感、非典、霍乱、甲型流感、不明原因疾病等重大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突出抓好预防、控制和救治三个环节,科学有效应对、果断有力处置突发疫情,努力降低重大急性传染病的危害。三是进一步加强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病毒性肝炎等重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加大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认真做好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的艾滋病监测,落实美沙酮替代、针具交换及安全套推广项目等行为干预措施,探索疫情高流行区和低流行区的不同干预和救治模式,加强艾滋病病人的救治,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进一步强化政府对结核病控制的责任,全面落实现代结核病控制政策,认真组织实施结核病防治项目,积极发现和治疗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进一步提高结核病人发现率和治愈率,进一步加强肺结核病患者的归口管理,落实肺结核病治疗免费政策,加强耐多药/广泛耐药结核菌的监测与控制。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免疫规划工作,规范预防接种管理,认真抓好麻疹消除、乙肝综合防治、维持无脊灰状态等免疫规划重点工作。加强血防体系建设,落实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加大查灭螺、查治病力度,抓好重点项目的实施和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防控,做好晚血病人的救治工作,控制急性血吸虫病疫情的发生,确保2014年全省疫区以行政村为单位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四是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网络,努力推动基本职业卫生服务工作,切实加强职业病危害的管理与监督,减少职业病发生,做好职业病患者的诊断和康复工作。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网络,加强化学中毒和核辐射医疗救治基地的能力建设和管理工作。提高职业病危害企业建设项目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申报率、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率、职业健康检查率,控制尘肺病和职业中毒的发生。探索职业性高危人群的筛选和保护措施,开展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及技术,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益。五是切实做好社区的慢病管理工作。建立慢病发病报告系统,重点抓好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慢病发病监测,开展慢病危险因素监测和慢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病情趋势,考核评价防控效果,提出慢病预防控制对策。进一步加强慢病防控能力建设,强化业务培训,提高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慢病防控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以适用日益增长的慢病防控工作的需要。六是发展重点传染病监测技术。全面提升县级疾控机构实验室装备水平和检测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