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要结合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建立卫生、公安、司法、民政、等部门和县、乡、村的联动协作机制,对感染者实行检测、干预、治疗、关怀一条链服务,实现感染者管理全程无缝衔接,疫情严重地区将感染者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行“人盯人”防治模式,由基层医疗卫生人员、乡村干部、教师等社区骨干分片包干,对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实施随访、宣传、干预和关怀救助,减少感染者脱失,提高病人管理依从性。
三、把重点地区和人群作为防治关键,坚决遏制疫情的扩散蔓延
突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对预防控制艾滋病的流行至关重要。以疫情严重、流行因素广泛、防治任务艰巨的市(州)和农村以及边远贫困地区等防控薄弱环节为重点地区,以吸毒人群、男男性行为人群、监管场所羁押人群、多性伴人群和流动人口等为重点人群;加强对归国外派劳务人员艾滋病检测,来川就业、居住、留学等外籍人员艾滋病病毒的检测和管理。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把社会经济发展、文明和谐社会综合建设以及提高整个地区的医疗卫生水平综合考虑、综合治理、综合建设,通过帮扶指导、强化考核、经费支持等措施推进防治工作深入开展。省政府从2011年开始全面对重点市(州)政府实行艾滋病防治管理考核。各市(州)要对辖区内县(市、区)实行艾滋病防治管理考核。部门和地区间要加强沟通互动,完善帮扶工作机制,卫生、监察、民委、教育、民政、公安等省级部门要发挥部门优势,加强对重点县(市)的帮扶和指导。在疫情最重地区建立帮扶驻点工作站,由省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下派人员,驻点帮扶指导。各级财政投入要向重点地区倾斜。省发展改革委、省扶贫移民局、公安厅、卫生厅等部门要积极向国家部委汇报衔接,争取大小凉山扶贫开发与艾滋病防治经费及早落实。重点市(州)、县(市、区)政府要强化艾滋病防治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对艾滋病防治工作实行目标考核,对防治工作不力、成效不明显的,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要强化疫情监测,掌握流行态势,理清防治思路,强化政府防控责任,完善防治机制。强化源头控制和全民动员,统筹防治资源,提高防治能力和水平,把禁毒防治艾滋病人民战争深入持久开展下去,从源头上减少传播。探索和建立适宜当地的防治模式,强化科学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措施覆盖面和工作质量。
四、切实落实救治关怀政策,减少歧视,营造良好防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