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金华市工业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4、现代小商品制造业
  充分发挥义乌中国商贸城的“华夏第一市”的独特优势,努力打造全球小商品研发中心、制造中心、贸易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推进工艺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在产品多样化、个性化、系列化、高端化、尤其是品牌化上有较大突破,在保持价格竞争优势的基础上构建差异性竞争的新优势,进一步形成“小商品、大产业,小商品、大市场”的新格局。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小商品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超过1500亿元。
  重点发展饰品、无缝织造内衣、家纺、服装、袜子、拉链、印刷包装、皮具箱包、塑料制品、工艺品、玩具、文体用品、化妆品、挂锁等系列小商品。优化新产品研发设计,强化文化渗透和时尚引领,做专做精小商品。
  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是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工业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按照管住增量、调整存量、上大压小、扶优汰劣的思路,加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力度,实现腾笼换鸟,优化工业结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重点,主要是国家重点抓淘汰落后的行业和产能大量过剩的行业,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注重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采取经济的、法律的、技术的手段以及必要的行政措施。制订实施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工作方案,完善组织协调机制,实行考核问责制,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严格把好市场准入关,从源头控制新上落后生产能力。有效地运用价格调节和节能环保手段,促进淘汰落后。进一步研究采取产业援助政策,完善落后生产能力的退出机制,调动地方和企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积极性。努力为企业淘汰落后创造更好的条件和提供更好的服务,采取合理的经济补偿措施,妥善解决企业转产、员工安置、出资人补偿和债务清理等实际问题。

第二节 优化产业布局


  进一步完善生产力布局,为工业经济开辟新的成长空间,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产业布局基本规范
  金华市工业生产力布局,总体按照《浙中城市群规划(2008-2020年)》所设定的框架,并与金华市城市总体规划、各县(市)域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产业布局遵循产业集聚发展和浙中城市群建设有机组合的原则,产业结构调整和地区结构调整相衔接的原则,冲破“行政区经济”束缚和统筹生产力布局的原则,加强区域经济联系和实行产业合理分工的原则,集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
  优化产业布局把握好两大要点:
  --按照主体功能区划布局工业。根据全市五类主体功能区划,即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生态经济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实施差别化的产业布局,形成分工合理、协调有致、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在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引导产业集聚发展,推进工业结构升级;特别是围绕金义主轴线布局,依托产业集聚区、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和乡镇工业功能区,突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主导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形成城市群内核产业发展高地,带动沿线生产要素加速集聚,促进跨区域的产业集群发展。在生态经济区域和限制开发区域,在坚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适度发展符合生态要求的特色优势产业,特别是高效、节地、清洁型的产业,并推进“优二拓三”。将禁止开发区域作为工业经济的严控区。
  --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与拓展。将金华工业发展进一步融入长三角地区,加快打造长三角南翼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显现浙江中西部的区域增长极作用。积极对接全省和上海、江苏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进一步确立金华工业的分工地位、空间布局和发展方向,提升区域竞争力。充分利用长三角的市场、科技、人才、金融、信息等资源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和产业双赢。主动承接甬温台沿海地区的城市辐射和产业转移。积极引导金华块状经济向跨行政区的大产业区发展,发展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推进四省九市经济协作区建设,扩大金华制造的辐射范围,拓展内陆腹地市场。
  二、产业布局总体架构
  按照全市空间发展方略,根据现有城市基础、区位条件、产业状况和资源环境,构筑“一轴三带”的总体产业布局,形成重心突出、分布合理、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工业发展新格局,促进浙中城市群融合发展。
  1、聚合“主轴”,即金义产业主轴线
  此主轴线通过浙赣铁路、杭金衢高速、城际快速通道及基础设施综合廊道,连接金华市区和义乌,串联各重要开发节点。包括金华新兴产业集聚区、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金东经济开发区、金西经济开发区、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义乌经济开发区、义乌工业园区以及各中心镇的工业功能区。
  该区域是浙中城市群空间集聚的主轴线,也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带。在金义产业主轴线要大力推进产业聚合和要素聚合,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挥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和带动作用。重点布局发展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现代小商品制造、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与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打造浙中汽车产业基地、义乌国际小商品制造中心和商贸名城、浙中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浙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2、发展“三带”,即金兰产业带、金永武产业带和义东浦磐产业带
  --金兰产业带。主要加强杭金衢高速公路、330国道、虹戴城际快速通道、浙赣铁路沿线区域和婺江两岸的产业布局和开发,依托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金西经济开发区、兰溪经济开发区、金华新兴产业集聚区等产业平台,加快发展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型纺织、生物医药、现代食品、现代五金、新型建材、电力能源等优势产业和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兰溪与金华市区互动融合发展,打造浙中高新技术产业高地和重工业基地。
  --金永武产业带。主要沿金丽温高速公路、金温铁路和43省道等,依托金华新兴产业集聚区、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永康经济开发区、武义经济开发区等产业平台,加快发展汽车及零部件、现代五金等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国家级汽车产业基地、现代五金制造和研发基地,形成浙中城市群的重要产业带。
  --义东浦磐产业带。主要沿甬金、杭金衢、诸永高速公路和浙赣铁路,依托义乌经济开发区、义乌工业园区、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东阳经济开发区、东阳横店电子工业园区、浦江经济开发区、磐安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现代小商品制造、纺织服装、精细化工、电子材料、木雕、水晶饰品、挂锁、塑料制品等支柱产业和太阳能光伏、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中国小商品制造基地和研发中心、东阳磁性材料产业基地、东阳木雕产业基地、浦江水晶产业基地、浙中重要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浙中先进轻工纺织装备制造基地。
  三、市(县)重点产业布局
  金华市区。加快发展汽车及关键零部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五金、现代食品等六大主导产业;重点培育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建材、纺织服装、包装彩印等传统产业。突出建设国家级汽车产业基地,不断提高市区工业在金华工业中的占比,发挥城市群的核心引领作用。
  义乌市。做专做精饰品、无缝织造、工艺品、服装、拉链、袜业、玩具、化妆品、印刷包装和纺织等十大特色优势小商品产业,进一步建设国际小商品制造中心和贸易中心,做强生产性服务业。围绕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培育新型化纤制造、装备制造、电子电器、汽车零部件制造等新兴产业。
  永康市。高水平打造永康五金制造中心,着力培育现代五金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以经济环保型汽车为龙头的汽车产业,积极发展特色机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兰溪市。重点提升发展新型纺织、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铜铝新材料、新型建材等产业;接轨金华汽车制造,培育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
  东阳市。重点发展磁性电子、太阳能光伏、医药化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工艺美术等主导产业;积极发展电动工具、硬质合金及产品、家用电器配件等特色产业。
  武义县。着力提升五金制品、文化休闲用品和食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特色装备制造、太阳能光伏、新材料、新型氟化工等新兴产业。
  浦江县。做大做强绗缝、水晶工艺、制锁等优势产业;做专做精纺织、机电、食品、小商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引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
  磐安县。改造提升塑料制品、五金加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积极培育医药保健、电子信息、汽摩配、太阳能光伏等新兴产业。

第三节 发展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金华市工业经济和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撑,推动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是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着力发展产业优势突出、专业分工完善、服务体系有效、创新能力较强的产业集群,进一步打造国内重要的制造中心和产业基地。
  重点抓好金华汽车及零部件、永康五金、义乌饰品、东阳磁性电子材料、兰溪棉纺织等五个现代产业集群的省级示范区建设。
  一、优化产业集群组织结构
  以企业制度创新为动力,以企业整合为主要途径,进一步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以中小企业为基础、以专业化分工协作为纽带的新型组织架构,为发展产业集群提供主体推力和效率基础。
  充分发挥大企业大集团对产业集群发展和工业转型升级的龙头引领作用。把市场机制和政策支持结合起来,重点培育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大企业大集团。加大政策支持和服务力度,为大企业大集团成长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进一步采取“一企一策”,尽可能协调解决企业经营中的突出问题。加快企业上市步伐,扩大直接融资渠道,借助资本平台做大做强。支持企业跨地域、跨所有制的相互参股、联合重组,更好地利用外部资源和外来投资者发展企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实行国际化战略,采取建立跨国战略联盟、收购和控股企业、控制专利技术与国际品牌等方式,增强企业实力。
  重视发挥中小企业的产业集群基础作用。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和《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加强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营造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的好氛围,努力提高中小企业素质。重点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小型巨人”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使之成为大企业大集团的预备队。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辅导、融资担保、技术开发、管理诊断、信息咨询、工业设计、贸易指导、人才培训和国际交流等社会化服务。
  加强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建设,提高产业集群的组织化程度。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化运作为基础,推动企业整合重组,有效改变“低小散”状况。进一步采取支持企业整合重组的政策措施,消除企业整合重组的制度障碍。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开展兼并重组。鼓励企业实行战略联盟,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和市场应变能力。引导行业龙头企业通过构建母子公司体制、运用业务外包和虚拟经营等方式,整合中小企业和家庭工业单位。引导中小企业加入大企业的产业链和市场网络,发展专业化的配套服务。依托龙头企业,探索推行供应链管理。突出产业招商,找准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努力引进龙头企业和协作配套企业,发挥引进一个、带动一批、形成集群的连带效应。倡导差异型竞争战略,营造区域创新氛围,建立既竞争又合作的新型企业关系,遏制无序竞争。
  二、完善产业集群服务体系
  加强各类服务平台建设,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产业集群提供高效服务。抓好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和重点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主导产业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产品开发设计、制造工艺改进、产品质量检测等技术服务。发展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器和创业辅导基地,提高创业成功率。以流通网络建设为核心,推进流通组织创新,提高产业集群的流通效率。重点提升一批辐射国内外、经济拉动力强的专业市场,使之成为产业集群的原料供应中心、产品销售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传导中心。有重点地建设企业总部集中区,加快培育发展总部经济和总部企业。支持有条件的产业集群建设服务外包示范区。在服务平台构筑上,以市场运作为基础,政府部门积极发挥协调、监督和服务作用。突破行政区块局限,在较大范围整合社会资源,实行服务平台的共建共享。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