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残联部门对于在定点医院开展的流浪残疾未成年人的医疗康复,经评估,给予定点医院补助。
(十)交通运输相关行业,应在购票、进出站、乘车等方面积极协助,提供便利。
(十一)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设至少一名专职工作人员、村(居)民委员会应设至少一名信息员,负责做好本辖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的协调、联系工作。充分发挥村(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作用,组织和动员居民提供线索,劝告、引导流浪未成年人向公安机关、救助保护机构求助,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村(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应加强对家庭履行监护责任的指导和监督,建立随访制度,对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予以劝诫、制止或及时报告公安机关。
发展改革、司法行政、妇联、共青团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四、全面落实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各项工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厦门市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成员包括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公务员局、市财政局、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市司法局、市残联、市妇联、市共青团等单位分管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由市民政局分管领导任办公室主任。各区政府要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统筹协调辖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
(二)加强能力建设。要加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要充分发挥现有救助保护机构、各类社会福利机构的作用,不断完善救助保护设施。要加强救助保护机构工作队伍建设,配备与救助保护管理工作任务相匹配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开展专业化、人性化的救助保护服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救助保护机构工作人员的工资倾斜政策。
(三)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充分发挥志愿者、社工队伍和社会组织作用,鼓励和支持其参与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对有条件做好流浪未成年人监护管理、学习教育的社会福利机构或民间慈善组织,可委托其提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教育、矫治等服务。
(四)加强宣传引导。进一步加大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活动,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意识。加强舆论引导,弘扬中华民族恤孤慈幼的传统美德,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开展慈善捐助、实施公益项目、提供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营造关心关爱流浪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