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贺兰县率先在全区推行农村包干到户责任制
事迹事实: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1979年,贺兰县率先在全区推行农村包干到户生产责任制,“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到1983年,贺兰县农业总产值比1979年增长了138.6%。
推动力评价:贺兰县农村包干到户生产责任制的推行,开全区农村改革先河,开辟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广阔道路,也拉开了银川改革开放的序幕。
代表人物:郝廷藻 时任贺兰县委书记
九、宁春4号等系列春小麦优良品种培育成功并在西北地区大面积推广
事迹事实:1981年,永宁县小麦育繁所裘志新主持育成丰产性突出、适应性广泛、品质优良的宁春4号(永良4号)春小麦,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在宁夏乃至西北灌区大面积推广,并被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引种,成为我国春小麦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之一。
推动力评价:宁春4号的培育成功,是小麦育种史上的重大突破,促进了农业种植模式的变革,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代表人物:裘志新 永宁县小麦育繁所原所长
十、实施以危房改造为重点的银川旧城改造
事迹事实:1982年,以改善居住条件为目的的银川危房改造启动。到1984年,先后开发建设了唐徕小区、和平新村、湖滨住宅区等11个住宅小区,近4万户居民告别破旧土平房,迁入宽敞明亮的住宅楼。1991年至1999年,我市大规模开展危房改造,总计拆迁改造危房104万平方米,竣工房屋210万平方米。与此同时,对城市主要街道的基础设施改造基本完成。
推动力评价:以危房改造为重点的银川旧城改造,使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提升了城市建设水平和市民生活质量,带动了房地产等相关产业发展。
十一、实施银西防护林工程
事迹事实:银西防护林工程是“三北”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区地处生态脆弱的贺兰山东麓洪积扇与城市建成区的中间地段。1984年5月,银川西部防护林工程指挥部成立,当年春季造林14000亩,主要营造沿山公路、西干渠、包兰铁路三条主林带和滚钟口公路等四条副林带。此后,项目区范围以201省道为不对称轴线,扩展至南起永宁县与青铜峡市交界处,北至贺兰县与平罗县交界处,南北长70公里,东西平均宽6公里,总面积63.12万亩。目前,银川西部林业生态体系基本形成,充分发挥了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