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增收途径
(一)优品种调结构,提高品质促进增收。立足我省饲料粮供应不足、草山草坡资源丰富等资源特点,不断调整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优化和提升生猪品质,积极巩固和发展生猪产业优势,实施新增优质生猪生产能力工程,加快建设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使生猪产业适应市场消费者和龙头加工企业对猪肉品质的更高需求。大力发展有比较优势和市场潜力的节粮型草食牲畜、特色小家畜禽和蜜蜂,努力开展实施“以草换肉”、“以秸秆换肉奶”工程,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效益良好的养殖结构;推进畜禽良种工程建设,不断提高畜禽良种和优质牧草的比重,形成特色品种优势。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增加畜牧业种质资源贮备。优化种养结构,推行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种植结构,努力增加省内饲料粮和优质牧草供应,降低畜禽养殖特别是生猪养殖成本。
(二)发展适度规模,转变生产方式促进增收。大力推行“龙头企业 +专业合作社 +适度规模养殖农户”共建养殖小区(园区、基地)发展模式,做到标准严格、规模适度,突出“五化”的示范内容:一是畜禽良种化。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高效畜禽良种,确保品种来源清楚、检疫合格。二是养殖设施化。养殖场选址布局科学合理,畜禽圈舍、饲养和环境控制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生产需要。三是生产规范化。制订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配备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有关规定,生产过程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四是防疫制度化。防疫设施完善,防疫制度健全,科学实施畜禽疫病综合防控措施,对病死畜禽实行无害化处理。五是粪污无害化。畜禽粪污处理方法得当,设施齐全且运转正常,粪污资源化利用或达到相关排放标准,实现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清洁生产。
(三)构建风险防范体系,预防市场、疫病、畜产品安全三大风险促进增收。一是巩固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成果,进一步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免疫、监测、检疫、消毒、应急处置和引种管理等关键措施,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病。二是加强各市(州)、县(市、区)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推进无公害畜产品和基地的一体化认证,继续实施饲料、兽药“全覆盖”检测和“放心肉”工程,严格落实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提高畜产品监测频次和密度,切实保障上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源性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三是切实提高养殖农户的风险防范能力。大力推行生猪、奶牛政策性保险,争取扩大优势畜禽品种政策性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农户应对自然风险的能力。加强市场监测和信息发布,引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营销;建立风险调节金,依托企业、专业合作社、养殖农户之间形成的利益共同体,建立以峰填谷的机制;引导养殖专业合作社、营销大户等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生猪远期交易,防范市场波动风险。四是加强畜产品市场营销,加快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引导各类营销组织参与畜禽产品流通和市场开拓,充分发挥市场的牵动作用,拉动畜牧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养殖增收。
(四)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发挥专合组织对养殖户生产、销售的引导作用促进增收。着力抓好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机制组织化创新,积极推行“五统一分”(统一品种、统一饲料兽药、统一养殖技术、统一防疫、统一收购销售,分户养殖管理),将分散的养殖农户组织进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中。突出养殖农民主体作用,鼓励引导农户集中联建标准化养殖圈舍,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发展“龙头企业 +养殖基地 +适度规模养殖户”等模式,支持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发展精深加工,实现养殖与加工的良性互动。强化专合组织联结作用,围绕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和区域性特色优势畜产品主产区建设,大力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畜牧业生产经营者组建的“参与广泛、自愿联合、平等互利、管理民主”的规范化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合作社技术推广、行业管理、维权保障、市场开拓、联结龙头企业和市场作用,鼓励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市场风险调节金,提高养殖者组织化程度和抗风险能力。
三、项目支撑
为实现农民增收目标,未来6年从动物保护、畜产品质量安全、畜牧技术服务、现代畜牧业提质扩面、畜牧产业升级、畜牧业结构调整优化、草原生态建设保护入手,重点建设“三大体系、四大工程”。
(一)动物保护体系。
完善基础设施,建立健全与新型兽医管理体制和防疫队伍相适应的动物保护体系,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扑灭能力、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兽药质量监察和兽药残留监控能力、动物及动物产品追踪溯源能力,确保动物卫生安全。
建设内容:建设省、市、县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系统;新建完善省、市、县三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乡(镇)兽医站和村级兽医室等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系统;完善省级动物疫病诊断中心及区域性诊断实验室,建设省级动物流行病学调查评估中心、执业兽医考试考务体系等动物防疫技术支撑系统;建设省级及21个市(州)动物防疫应急物资保障系统;建设省、市、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建设92个公路、1个航空、1个铁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建设生猪定点屠宰场和大型畜禽屠宰加工场驻场(厂)检疫室等检疫监督基础设施;建设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系统;改扩建省级动物检疫隔离场,建设4个市级无害化处理场;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恢复重建“5·12”地震灾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国家级、省级、市级兽药质量监管和兽药残留监控体系,续建国家级兽药安全评价试验室,建设省级兽药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和兽用生物制品监测体系,建设5个市级兽药及兽药残留检测所。
(二)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标准化核心示范区畜产品全面实现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加工、标识化流通,全省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初步建立一个由省市县三级组成的、布局合理、职能明确、运行高效的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立健全畜产品生产过程控制、认证和质量溯源体系,加强畜产品质量监管,保证畜产品安全。建设内容:建设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示范基地;完善部级、省级质检中心风险监测功能,建设全省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预警系统;建设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新(改)建省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机构 4个,市级畜产品质检机构21个,县级畜产品质检机构 128个;建设畜产品生产基地检验检测点和畜产品批发市场检验检测点。
(三)畜牧技术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畜牧科技创新开发和推广体系、畜牧业质量管理和技术监督体系以及教育培训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转高效、支撑有力的全省畜牧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使我省畜牧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全国前列,畜牧技术推广面达到80% ,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3个百分点,畜牧科技成果转化率提高5个百分点,推动以现代畜牧业为核心的创新型畜牧业建设。
建设内容:畜牧业科技攻关,畜禽新品种培育,建立畜牧产业科技示范园区,开展畜禽标准化生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精深加工、草原植被恢复与饲草及秸秆养畜综合利用,开展现代畜禽养殖小区集约化、精准化生产等技术集成示范;实施畜牧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新型养殖农户培训工程、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推进工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科技工程、特色畜牧业科技推进工程和草业科技支撑工程。
(四)现代畜牧业提质扩面工程。
全面完成60个现代畜牧业重点县建设任务。
建设内容:在生猪、奶牛、蛋鸡、肉鸡、肉牛、肉羊、肉兔优势区域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工程,建设适度规模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场)10000个,其中生猪养殖小区(场)6500个,奶牛养殖小区(场)1000个,肉鸡、蛋鸡、肉羊、肉兔、水禽、牦牛、藏绵羊等养殖小区(场)2500个;改扩建国家级、省级重点种畜禽场33个,性能测定中心3个,人工授精中心站4个,市、县扩繁场 200个,培育新品种(系)4个;建立健全生猪人工授精服务体系。力争全省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5-20个百分点,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小区(园区)占规模养殖小区(园区、场)总量的 50% 以上。
(五)畜牧产业升级工程。
保障安全优质饲料供给;加强科技创新,建立饲料原料支撑体系,大力开发新饲料资源,建立符合我省实际的秸秆饲料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化发展格局;强化饲料市场建设和监管;力争使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000个,畜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000个以上。建设内容:加强饲料原料开发利用,建设秸秆养畜示范基地50个,稳步发展饲料添加剂,建立饲料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加快饲料工业信息化建设;围绕重点龙头企业,建设 30个标准化生猪养殖(出口)可控基地20个,标准化商品禽兔、肉羊、肉牛、奶源、蜂产品生产基地 20个;开展龙头企业建设,规范发展专业合作社5000个;帮扶10家外向型猪肉出口加工企业,10家牛、羊、禽、兔、蜂加工企业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业;构建畜产品现代化物流体系。
(六)畜牧业结构调整优化工程。
猪三元杂交面达 75% 以上,禽兔良种面达到90% 以上,羊的良种及杂交面达 90% 以上,牛的良种及杂交改良面达 50% 以上;建成家禽生产性能测定中心;对国家级、省级保护品种、濒临灭绝品种实施重点保护,保护率达100% ;登记品种不消失,改扩建省种公牛站,建立省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完善全省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初步建立全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和管理机制。
建设内容:建猪原种场5个,一级猪扩繁场 20个,种猪性能测定站1个,建立全省性的种猪质量测定管理及区域性开发综合技术指导培训中心1个;建省奶牛育种中心,改扩建省种公牛站、种牛场,建设存栏荷斯坦奶牛基础母牛群500头以上的良种繁育场20个,存栏奶牛 50头以上的适度规模养殖场(小区)500个,建西门塔尔高代杂交牛、么拉改良牛奶用生产基地,建设良种牦牛繁育基地和高原牦牛奶用基地;新建和扩建种羊场26个、良种羊扩繁场50个,建立四川省种羊性能测定中心,培育6个肉羊新品种(品系),建设肉山羊、肉绵羊商品基地;改扩建鸡原种场、祖代种鸡场4个,改扩建水禽原种场、祖代场4个,建设家禽性能测定站,开展四川地方家禽遗传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家禽配套系育种技术研究与配套系培育,家禽无公害健康养殖配套新技术、优质家禽肉质风味的改良技术研究,稻鸭共作技术应用推广;建省肉兔原种场1个,扩繁场10个,长毛兔一级扩繁场8个,改扩建四川省獭兔原种场,改扩建一级扩繁场 5个;建省级蜜蜂育种中心1个、中蜂资源场5个、中蜂资源保护区5个、西蜂原种场 1个、西蜂扩繁场 3个,建优质蜂蜜、蜂王浆、蜂胶、雄蜂蛹生产示范基地9个和蜜蜂授粉示范基地3个;建立完善的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场和保护区,改扩建省冷冻精液中心站,建立省遗传资源库和畜禽遗传资源数据库,建设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10个品种和列入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 26个地方品种的遗传资源保护场;建设省、县服务改良站和乡(镇)羊人工授精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