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强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知识产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科技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加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管理中的知识产权工作的规定。发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在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科技创新中的知识产权管理,把知识产权作为科技综合竞争力评价的重要指标。推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向企业转移,促进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自主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商品化、产业化。发挥高等学校多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的优势,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理论研究。
(六)实施产业知识产权推进工程。大力推进我省“7 +3”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工作。制定和实施重点产业知识产权战略,引导产业相关单位建立知识产权联盟。加快我省“7+3”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文献信息数据库建设,在产业重点技术和产品领域构建专利池。运用专利制度促进技术优化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优势资源产业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一批拥有核心技术专利、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七)实施园区知识产权促进行动。围绕我省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525”产业园区,开展园区知识产权促进行动,探索知识产权工作与园区的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有机结合的新途径和新办法。构建园区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和政策体系,建立园区专利信息服务平台,推动拥有核心、关键专利技术的企业、产品向重点园区集中,着力提高园区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努力形成专利工作促进园区发展的新机制。
(八)实施区域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程。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培育城市知识产权优势,把成都、绵阳、德阳、攀枝花、宜宾等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打造成为我省知识产权示范区,带动全省发展。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培育试点县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把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带打造成为我省知识产权聚集区,川南经济区提升成为我省知识产权发展新的增长极,攀西经济区建设成为我省知识产权产业化密集区,川东北、川西北经济区培育成为知识产权优势后发区。
(九)加强专利宣传培训。建立政府主导、部门推动、新闻媒体支持、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专利宣传工作机制,将专利法律法规纳入普法宣传计划,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进党校、进企业、进社会“三进活动”,探索专利宣传进学校、进社区、进村镇的有效方式,组织开展好“知识产权宣传周”、“中国专利周”等丰富多彩的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加强对主管经济或科技工作的领导的专利培训,面向企事业单位开展不同层次、针对性强的专利培训,着力提升各级领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三个层面的知识产权意识,积极培育知识产权文化环境。
(十)加强专利执法保护。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