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为动力,突出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强化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建立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建设,为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一)完善投资机制,加大农业投入
切实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农业投入机制。一是积极开展农业重点项目申报工作,努力争取和落实中省财政投入。二是加大各级财政支农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业的范围。创新政府支农投入方式,建立政府性财政补助、以奖代补、贷款贴息、投资参股等多种投资方式,充分发挥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导向和启动作用。三是整合政府支农投入,建立以规划定项目、以项目定投入的政府支农投资管理制度,提高财政投入效率。在资金整合上要坚持集约有效、突出重点、有的放矢、整管并举的工作思路,集中财力办大事,努力提高都市型现代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效益。四是扩大信贷支农投入,坚持农村信用社主要服务“三农”的投资方向,加大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农力度,鼓励商业银行为农业发展服务。五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投入农业。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开发农业。六是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引导广大农民向农业生产领域投入。
(二)创新农业科技体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一是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围绕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农产品精深加工、设施农业等三个主要农业科技领域,鼓励和支持企业、科研院所大力开展农业科技攻关,进一步提高我市农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的研发和引进,建立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基地。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加强地方优良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引进优良品种改良本地品种。二是大力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大农业良种繁育和新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农产品优质品种的普及率。提高优良品种供种能力,培育大型种子企业或企业集团,努力实现良种、种苗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质量标准化、营销产业化。加强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组装集成与配套,促进农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是构建全市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研中试基地、农民培训基地、科技示范乡(镇)的建设,构筑高水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平台,营造优良环境,使其成为联结科研、生产与市场的纽带。积极与国内外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加快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重点解决我市一批农业技术难题。
(三)健全农业服务体系,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一是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全面实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行证”,减免过桥、过路、过隧道等收费。加大农产品流通领域整顿力度,严禁上路设卡乱收费,严禁搞地区封锁,坚决打击欺行霸市、扰乱农产品流通秩序的违法行为,确保农产品及其加工品运销顺畅,使农民能真正从搞活流通中提高收益。二是加快农村信息网建设。切实开展农村经济信息系统建设,健全市级农村经济信息网、10个区县农村经济信息平台和150个乡镇农村信息网点,进一步加强市场信息的内外沟通。三是加强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加快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农业机械全面发展,提高粮、菜、果主要作物、关键环节的机械化水平。着力培育农机大户及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四是加强动植物疫病及虫害控制体系建设。加强动植物检疫防疫和农作物病虫测报设施建设,建立监测预警、预防控制、防疫监督、农(兽)药质量与残留监控,以及防疫技术支撑和物质保障等系统。五是培育和发展中介组织,完善农业中介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销售推介、投资服务等中介服务组织,开展产品推介,优化投资服务。
(四)加快新型农民培训,提高增收致富能力
在抓好农村科技实用人才数量扩张的同时,要特别注重抓质量的提升。一是通过党校、行政学院培训农村实用管理人才。二是通过高校、职业学院、职业学校、农业广播学校、农业培训中心等专业培训机构培养农村科技实用人才;依托市县各级协会组织培养农村科技实用人才;发挥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培养农村科技实用人才;通过外出务工培养农村科技实用人才;组织外出学习考察培养农村科技实用人才;通过科技示范户带动培养农村科技实用人才;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培养农村科技实用人才。三是加强城市对农村的人才支持。鼓励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大专院校毕业生到农村领办创办经济实体、承包山林土地或建设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
(五)加强农业经济宏观管理与调控,提高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