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十二五”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三是农业支持服务体系不健全。全市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机制初步建立,作用有待于发挥;农业生产灾害性预警系统、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需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作用有限;农业标准化普及应用、农业信息服务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生猪、奶牛、蛋鸡生产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标准化程度较低,支持保护体系还不完善。
  四是农民持续增收基础还不牢固。2010年西安城乡居民收入相差2.87倍,与2005年城乡居民收入相差不足2倍相比,差距进一步拉大。青壮年劳动力多数进城务工,留在农村务农的主要是妇女和中老年劳动力,劳动力素质偏低。随着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虽然数量增加,但农业高新技术推广难度加大。
  五是农业整体效益还不够高。部分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基地规模小,层次低;农产品销售市场数量不足,产销信息收集、分析和发布体系还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生产;主要农产品以初级产品生产为主,加工、包装、贮藏都处于初级阶段,“精、深、专、特”加工企业少;多数农产品加工设备比较落后,加工能力有限。
  三、“十二五”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我市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以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业为导向,以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抓手,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围绕重点园区、重大项目、知名品牌,不断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努力建设低碳型的都市型现代农业。
  (二)基本原则
  1. 坚持示范园区引领原则。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研究,切实做好园区发展规划,高标准建设,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农业园区的现代科技支撑、新型管理理念和科学运营模式的引领作用,以园区带动基地发展,以基地带动产业发展。
  2. 坚持产业化经营原则。突出发展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农业加工体系、农业物流体系、农业观光体系建设,形成品牌带动,上、下游产业相结合的产业链和同质不同品牌产品规模化生产的产业集群,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
  3. 坚持协调发展、合力推进原则。注重与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全省农业规划、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各区县农业规划相衔接。加强与统筹、发改、科技、交通、水利、林业、旅游等部门联系与协调,整合多方力量,合力推进全市农业发展。
  4. 坚持不断创新原则。在农业生产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同时,结合西安实际加大科技与管理创新力度,把创新的理念贯穿于现代都市农业建设发展的全过程。
  5. 突出比较优势原则。发挥我市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科技优势,面向国内外农产品高中端市场,选准发展模式和重点。突出先进性,强化保障性,主打无公害、绿色、有机健康品牌,重点培育发展市场前景广阔、覆盖面大、对农民增收效果明显的产业。
  6. 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原则。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现代都市农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及基地建设上,强化专业性,突出实用性。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产业发展与资源保护并重,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7.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原则。注重运用市场配置资源,解决资金、技术、人才等问题。引入竞争机制,实行项目招标制、投资业主制、经营公司制以及技术首席专家制等新的运行机制。
  8. 以农民群众为经营主体原则。农民是农村经济的主体,也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必须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依靠农民群众建设现代都市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农业园区、基地建设都要注重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
  (三)发展思路
  一要使农业增长由主要依靠土地和劳动力要素投入向依靠农业科技和投资转变。传统农业主要依靠土地和劳动力等资源要素实现农业增长,现代农业主要依靠科技和投资来实现新增长。地少人多是当前农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因此要向依靠农业科技和投资转变。
  二要使农业生产由主要依赖传统的自然生产向发展可控的设施生产转变。农业具有区域性、分散性、差异性特点,传统“望天收”式农业生产,不仅难以满足农副产品需求日益丰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现实,也适应不了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和率先发展的要求。要确保粮食稳定发展、“菜蓝子”产品不断丰富,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必须依托科技、人才优势,综合运用生物技术、环境技术和工程技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