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健全体系、加强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走在全国前列。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农产品市场准入试点和产地准出工作,在各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重点超市推行入市验证、无证抽查、信息公示、安全承诺、不合格农产品就地销毁等五项制度,对上市不合格农产品进行退市处理,保障了农产品消费安全。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达到183个,认定面积55万亩,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148个,绿色企业23家,总产量达23万吨,年产值26亿元,产品涉及乳品、水果、饮料、粮油及畜禽产品等五大行业。在全国37个大中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抽检中,我市农产品安全水平位居前列。2009年11月全国农产品市场准入产地准出座谈会在西安召开,西安经验在全国推广。
6.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推广成效明显。全市累计取得各类农业科技成果73项,培育引进农业新品种160个,推广应用新技术180项,建立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185个,先后培育了“户单”、“西单”系列玉米品种和“西周1号”、“阎麦8911”等小麦新品种,“西安番茄”、“西安绿茄”、“西安6号”甘蓝、“雪冠65”等蔬菜品种,“西蜜3号”等甜瓜品种,多项科研成果得到广泛推广,农业科技贡献率由2005年的44%提高到50%。通过实施百万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绿色证书工程、远程教育、短期专业技术培训等,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7. 不断突破农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成效显现。全市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全面完成,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稳步推进。制定了土地流转管理办法,高陵县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长安区土地托管和土地入股试点进展顺利,全市流转土地面积达到26.8万亩。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高陵县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取得阶段成果,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8. 实施农业节能减排,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有效解决了城市化扩张难题。全市实施秦岭保护、大绿工程、环山路绿化、退耕还林等工程,大力发展苗木花卉及生态林业,城乡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减少了农业及农村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全市农村建设户用沼气池8.5万口,建成后续服务网点249个,建设了8个大型沼气工程。
(二)西安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经验
一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不断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理念,完善工作措施,确保了都市型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2006年提出了发展都市农业的实施方案,推进新农村建设;2007年,建设一村一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2008年,加强五个支撑体系建设,强化农业基础地位;2009年,建设5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带动现代农业发展;2010年,实施园区引领,基地辐射,龙头带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二是坚持规划引领。组织编印了农业四大板块十二条产业带发展规划和新农村示范村生产发展及一村一品发展规划。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年度有重点任务。突破行政区域界限,整合区县力量,先后协调灞桥、临潼、阎良、高陵四个区县共同建设西阎产业带,整个产业带建设全线推进,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三是适应市场变化。在生产各环节,重点抓精品名牌建设,培育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以及地理标志产品,扩大了西安优质农产品知名度。在销售环节,重点抓农产品宣传推介,打出了品牌,提升了价格。举办桃花节、樱桃节以及产销衔接会等节会,促进了农产品销售。在服务环节,指导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把农民组织起来闯市场、搞销售,增强了个体生产者的抗风险能力,带动产业健康发展。
四是提高科技支撑能力。整合国家农业科研单位、民间科研机构两方面力量,发挥院校、科研推广机构、农民技术协会三个方面积极性,开展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工作。大力培育新优品种,巩固了番茄、玉米育种方面传统优势,拓展了猕猴桃、葡萄、石榴等果树品种及畜禽优良品种选育推广方面的新优势。全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发展到130个,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实用的主推技术进村入户,提高了农产品科技含量。组织开展了“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项目,提高了农民增收致富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