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安全监管方式。强化安全生产属地监管,建立基于企业风险的分类分级监管机制。把符合安全生产标准作为高危行业(领域)建设项目立项审批的前置条件。落实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管理制度,对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矿用产品实施安全标志管理。完善高危行业(领域)从业人员安全准入职业资格制度。扩大工伤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健全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相结合的机制。实施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援助与服务示范工程。建立安全生产与企业信誉评价、项目核准、土地供应、证券融资、银行贷款、工伤保险费率等政策挂钩的制约制度。开展企业安全生产诚信建设,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公开。
(三)完善法规和政策标准体系,提高依法依规安全生产能力
健全安全生产法制环境。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与法律、法规相配套的安全生产地方法规、规章和安全技术标准体系,健全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和政策体系。推动企业制定落实危险性作业专项安全技术规程、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制定适应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发展的企业安全技术标准。
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促进企业在安全投入、专业管理、技术装备升级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进而实现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全面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以班组建设作为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强化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促进企业持续改进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建立国有大型企业安全生产累进奖励制度。严格执行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成员轮流现场带班制度。
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健全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严格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完善安全生产监管责权一致的工作机制。建立政府部门间执法信息沟通制度,完善安全生产联合执法机制。建立严格执法与指导服务、现场执法与网络监控、全面检查与重点监管相结合的安全监管机制。严格执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安全生产非法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建立重大隐患和重特大事故逐级挂牌督办、公告制度及整改评估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落实“分级负责、属地监管”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职责,建立完善“覆盖全面、监管到位、监督有力”的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体系,推行安全监管执法政务公开,完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和群众投诉举报制度。形成安全生产齐抓共管的机制。
(四)完善安全科技支撑体系,提高技术装备的安全保障能力
推动安全生产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作用,开展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将研发和推广应用安全生产先进技术和装备列入地方科技计划,将安全生产科技专项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经常性支出项目。加大力度在重点行业(领域)企业推广应用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的关键技术和装备,实施安全生产科技应用示范工程。
强化安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市、县两级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专家队伍,加强高层次职业安全健康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对安全生产的智力支持。大力发展安全生产职业技术教育,鼓励和支持企业办好技工学校,加快培养高危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业人才和生产一线急需技能型人才。
完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平台。建立完善市级安全技术研究、应急救援指挥、调度统计信息、考试考核、职业危害检测、宣传教育培训和执法检测等安全监管技术支撑机构。推进安全监管技术支撑机构工作条件标准化建设,到2015年各类技术支撑机构工作条件100%达到基本配置标准。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安全技术标准研究、灾害事故分析、技术抽查等安全监管技术支撑能力。
促进安全产业发展。发展安全装备制造业,把安全检测监控、安全避险、安全保护、个人防护、灾害监控、特种安全设施及应急救援等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研发制造,作为安全产业加以培育,纳入政策支持范围。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科技成果评估、鉴定、推广机制,推动安全科技成果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