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整体推进。继续推进“千亩示范、万亩连片”粮食高产样板(功能)区建设,将千亩畈率先建成功能区。配套建设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同步推进市、县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确保完成建设任务。
(四)重点扶持。县(市、区)政府要将粮食生产功能区作为本地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整合标准农田质量提升等建设,整合粮食生产相关政策,整合部门及人员力量,重点扶持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
(五)社会参与。鼓励工商企业、专业大户等积极参与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增加投入,加快推进。
五、工作要求
(一)选准空间。粮食生产功能区应根据国土部门提供的标准农田档案资料,选择在相对集中连片面积100亩甚至500亩、1000亩以上的大畈且田地平整、适宜种植水稻的农田中进行选择。
(二)搞好规划。根据省下达的计划任务和省定建设规划编制导则及要求,市、县联动分别编制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应在2010年9月底前完成规划编制(含分年度实施计划)及论证,并随同电子地图、数据库上报市政府。
(三)加快建设。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新建或修建功能区内田间沟、渠、路、泵房、作业道、农电线路等设施。培肥耕地地力。通过增施有机肥、实施稻草还田、种植紫云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治理障碍性因子等农艺措施,提高土壤地力水平。推进机制创新。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培育发展种粮大户、粮食专业合作社,推广统一供种、育秧、插种、防治、收割、烘干、加工等社会化服务,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的大畈至少建设1个农机服务中心。提升科技水平。全面实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示范应用粮食生产高产高效集成技术和稳粮增效种植模式,提升功能区科技含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科学管护。实行严格的验收认定制度,每年统一组织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的验收认定工作。验收认定后统一编号命名,建立电子地图和数据库档案。对建成的粮食生产功能区严格实行项目化管理保护,乡镇行政负责人为管理保护责任人。严格保护粮食生产功能区,建成后原则上不得占用,对因重大建设项目确需征占的,必须严格按“先补后占、占补平衡”的要求执行。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市农业局具体负责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与保护的指导、监督、考核和政策实施等工作。发改、国土、水利、交通、电力等相关部门要加强配合协作,合力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各县(市、区)要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