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继续强化农村食品药品的安全监管。加强农村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探索既无医疗机构又无零售药店的偏远行政村药品供应途径;继续实施城乡药品质量保障项目,药品监督抽验覆盖面达到85%;加强药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进一步完善监测网建设,扩大在线直报网络,及时发布药品不良反应的信息,指导公众合理安全用药;实施药品电子监控,完成对全市药品批发、零售企业和医疗机构药品购、销、存远程监控、实现假劣药品在线监控、在线查证;继续做好过期药品定点回收工作,并依托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因地制宜建设农村过期药品回收服务网络;扎实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整治利用互联网发布虚假广告、邮寄假药、非药品冒充药品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十小”整规工作信息平台系统,及时做好数据维护与更新,研究建立以预测预警预防为主要内容的“十小”行业质量安全“三预”信息平台,有针对性地做到监管关口前移,把问题及早解决在萌芽状态和初发阶段。(责任单位: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质监局)
(五)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向农村基层全面覆盖
28.加大“送文化”下乡和农民“种文化”活动力度。扩大“送戏送书送电影工程”覆盖面,2010年组织1100场演出、22000场电影、11万册图书到农村;加强群众文艺队伍业务培训,全市开展文化站长、文化指导员等基层文艺骨干培训1000人次。开展以农民为主体,具有较大影响和地域特色的文化展示汇演活动。(责任单位:市文广局)
29.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2010年必须完成所有基层文化设施的达标工作。继续开展市区文化惠民基层文化设施三年扶持行动。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进一步提高行政村(社区)基层点覆盖率,全市覆盖率达到93%以上。送100部左右优秀戏曲、电影和科教节目等数字文化资源到农村。(责任单位:市文广局)
30.积极推进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完成市本级青少年活动中心二期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县(市、区)青少年宫建设,在街道(中心镇)建设3家综合利用的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开展50场“流动少年宫”进农村(社区)活动。(责任单位:团市委)
31.大力实施“体育创强工程”和“新农村小康工程”。2010年创建省级体育强镇 8个,省级小康体育村 210个,省级农村体育俱乐部20个,省级社区体育俱乐部2个,省级青少年户外活动营地1个,市级体育特色村10个;推进新农村小康体育工程,加强工作指导,加大扶持力度,努力推进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做好市民体质测试工作,完成第三次全国国民体质监测任务,充实绍兴市国民体质数据库;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2010 年培训1000名以上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责任单位:市体育局)
(六)加快城乡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
32.深入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完成三分之二行政村建设任务,发挥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平台作用,推动各项基本公共服务进农村社区,满足农村基层群众的服务需求。(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33.不断完善农村交通、供水等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城乡交通一体化,新建农村客运站3个、候车亭160个;开工建设农村联网公路100公里,修复改造农村公路桥梁28座,完善农村公路安全设施254公里,农村公路路面大中修160公里; 继续实施水上康庄工程建设,大力推进2个撤渡建路项目建设,完成渡埠改造项目6个,渡船更新项目4个。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10年改善农村饮用水水质人口2.9万人。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计划新增城镇供水向农村延伸受益人口15万人。(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建设局)
34.着力推进村邮站和信报箱建设。着力解决邮政“最后一公里投递”问题,2010年全市计划建设村邮站937个,建设居(村)民住宅楼房信报箱79570户。(责任单位:市邮政局)
35.启动实施公共气象服务项目。完善基层公共气象服务,重点抓好市级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编制,完成市、县级和30个乡镇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编制,推进各县(市、区)政府建立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制度,完成5个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建设,新增100个农业大户建立气象服务联系卡制度。加快公共气象服务业务设施建设,重点完善乡镇气象监测网,启动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完善气象灾害预报预测和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公共气象服务信息接收与应用普及化,重点启动乡镇、村气象信息服务站等气象信息接收设施建设,完成全市气象信息接入农村广播系统;加强气象协理员培训和气象应急演练,加大气象科普宣传力度,提高气象信息的社会应用能力。(责任单位:市气象局)
36.加强农村广电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县以上城区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建立“村村响”管理维护和资金保障机制;继续实施“广电低保”工程,确保有线电视通达地区城乡低保家族免费收看有线电视;继续实施电影“2131”工程。启动县级城区数字化多厅影院建设项目。加大农村信息化示范镇、村建设力度,2010年计划创建信息化示范镇7个、信息化示范村61个、信息化达标村106个。推进乡镇农村信息化平台建设,2010年完成15个农村信息化乡镇应用平台建设。(责任单位:市文广局、电信绍兴分公司、移动绍兴分公司、联通绍兴分公司)
37.继续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继续实施新一轮“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以村道硬化、垃圾污水处理、卫生改厕和村庄绿化等为重点,完成334个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全市开展垃圾集中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 95%。完成11个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责任单位:市农办、市建设局)
38.深入推动“农村现代流通网”建设工程。2010年新增行政村连锁便利店223家。加快建设农村新型流通体系,建立支持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扩大农村消费。(责任单位:市商贸办)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部门协作。围绕建立全民社会保障制度、探索教育资源和县乡村卫生资源统筹配置改革等重点,抓好省级联系点工作。市级相关部门要积极开展联系点专项服务活动,优先给予政策支持,充分发挥联系点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各县(市、区)作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具体实施主体,要按照统一部署,制订相应的年度实施计划,逐项抓好落实,及时反馈实施情况。建立年度计划项目库,市级有关部门每年底前排出一批实施项目安排建议,市财政局负责核定实施项目财政投入,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编制年度项目实施计划。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工作协调小组要定期召开协调小组会议,及时通报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二)加强体制创新。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加大财政保障和转移支付力度,确保新增财力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增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有效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服务资源的统筹配置改革。按照均衡发展的要求,推进城乡医疗卫生、教育等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接轨和并轨,提高城乡公共资源的整体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快公用设施长效管理体制改革。重点开展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农村饮用水工程长效管理体制和广电惠民服务工程维护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养护主体责任和资金来源,切实解决项目建成后的养护和管理问题。
(三)加强考核监督。积极配合做好省级有关部门对我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评估监测。及时督查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和各县(市、区)对年度计划的执行情况,并向市政府报告。探索建立对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和各县(市、区)的绩效考核制度。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纳入县(市、区)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