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衔接内容
(一)程序衔接。
在县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县扶贫、民政、财政、统计、残联等单位,以及乡(镇)人民政府统一组织,使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识别工作在时间和程序上同步进行。在具体操作上,要严格按照申请、收入核查、民主评议、审核审批等程序和民主公示的要求,认定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对于两种对象的申请,村民委员会要按照规定分别进行调查核实,集中进行民主评议,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属于扶贫对象的,报县扶贫部门审批,属于农村低保对象的,报县民政部门审批。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以及县扶贫和民政部门要及时向社会公布民主评议意见、审核意见和审批结果。对已经核实的农村低保对象,县民政部门在进行复核时,要配合县扶贫部门将其中有劳动能力和申请意愿的确认为扶贫对象。
(二)政策衔接。
对农村低保对象,要力争做到应保尽保,按照政策规定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对农村扶贫对象,要根据不同情况,享受专项扶贫和行业扶贫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通过采取产业开发、扶贫易地搬迁、雨露计划培训、危房改造、扶贫经济实体股份分红、小额信贷、互助资金、教育免费及补助、医疗救助、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帮扶等形式,确保扶贫对象受益。对农村有劳动能力的特殊困难残疾人、计划生育困难户、贫困归侨侨眷户,以及被拐卖后获解救的妇女儿童家庭提供重点帮扶。
(三)管理衔接。
对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县扶贫和民政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要分别建立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档案,并会同统计、残联等单位,对两项制度涉及的对象同步进行调整。要采取多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了解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的生活情况。对收入达到或超过农村低保标准的,要按规定办理退保手续;对已实现脱贫致富的,经民主评议和公示无意见后,要停止相关到户扶贫开发政策;对收入下降到农村低保标准以下的,要将其纳入低保范围;对于返贫的,要将其吸纳为扶贫对象。各试点县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办法。在现有贫困户建档立卡和农村五保、农村低保档案管理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数据库,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四、工作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