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根据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常住人口、道路通车里程、机动车保有量及驾驶人总量,制订全区交警大队、中队警力配置规划,及时调剂补充新建高速公路所需警力,切实解决交警警力不足问题。(机构编制部门负责,公安部门配合。)
(三十三)根据工作需要,在人员密集、交通复杂、事故多发的乡(镇)或干线公路,合理布建交警中队,并落实机构、人员、营房、经费和装备配备。(机构编制部门牵头,发展改革、公安、财政、交通运输等部门配合落实,2012年底前完成。)
(三十四)规范交通协管员管理。将交通协管员工资等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依据各地警力配置等因素,按照民警与协管员1:3的比例为各地配备交通协管员。(公安部门牵头,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配合,2012年底前完成。)
(三十五)在临水、临崖、急弯、陡坡路段和事故多发路段等重点路段,设置警示标志、防撞护栏护墩等安全设施,2012年设置率达到50%,2013年达到100%。(交通运输部门负责,安监、公安部门配合。)
(三十六)建立对新建、改建公路和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施工方案审查、施工以及道路竣工验收等阶段全面落实交通影响评价的工作机制,公安、安监部门参与项目评审和验收,确保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监部门负责,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公安部门配合,2012年2月底前完成。)
(三十七)严格道路施工报备制度,落实施工作业单位安全主体责任,督促道路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布设施工作业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公安部门配合。)
(三十八)建立健全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长效机制。根据道路安全隐患严重程度,制订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规划,实行定期排查、挂牌督办制度。(安监部门负责,交通运输、公安部门配合。)
(三十九)将“公路安保工程”向农村道路延伸,完善农村道路的标志标线和安全防护设施。加大农村道路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力度,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确保农村公路安全畅通。(交通运输部门负责,公安、安监部门配合。)
(四十)加强三轮汽车、摩托车管理。按照“先纳入管理,后逐步规范”的原则,出台鼓励农民群众入户办证的政策规定,解决农村地区三轮汽车、摩托车无牌无证问题,2012年三轮汽车、摩托车上牌率达到60%,驾驶人持证率达到70%,2013年三轮汽车、摩托车上牌率达到90%以上,驾驶人持证率达到95%以上。(公安部门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