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核设施营运单位、部队、消防和有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辐射环境监测站、核辐射医疗救治基地等力量,重点建设应急辐射监测、核应急医疗、洗消去污救援3支专业救援分队。
--优化人防专业编成结构,打造新型人防专业队伍,筹建民防应急志愿者队伍,突出平战一体化救援力量建设,完善区域协防联动的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健全人防专业队日常管理和运行长效机制。
--整合现有金融应急队伍资源,组建省、市、县三级由人民银行、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等金融专业人员组成的金融应急队伍,建立健全应急队伍管理机制。
--在每个设区市建立一支社会工作者突发事件应急小分队。小分队由各设区市取得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资格证书的人员组成,由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担任督导。重点帮助受灾群众克服心理障碍,重建社会关系,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第四节 基层队伍
--依托乡镇(街道)和村(居)委会整合民兵、预备役人员、保安员、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等有相关救援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组建基层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增配相应的物资装备,强化保障,充分发挥先期处置、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参与抢险救灾、人员转移安置、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依靠村(社区)基层干部群众,建立健全基层突发事件信息员队伍和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切实发挥其在地震灾害、防汛抗旱、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防火等突发事件中的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置作用。
--加强矿山、危险化学品、森林、民航、交通运输、铁路、航运、水利、电力、电信、建设、学校、特种设备、核工业等企事业单位应急队伍建设,按有关标准和规范配备专业及兼职救援人员和技术装备,强化培训,提高现场先期快速处置能力和专业处置能力。建立健全企事业单位应急自救、互助机制,发挥企事业单位应急队伍在区域联防和救援互助中的关键作用。
第五节 专家队伍
--开展专家信息收集、分类、建档工作,从中遴选一批专业精湛、经验丰富的专家,扩充省应急管理专家组及专家库,建立设区市应急管理专家组及专家库,形成分级分类、覆盖全面的应急专家资源信息网络。
--制定应急专家的遴选和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组织协调、服务保障、信息共享、内外交流等专家队伍工作机制,完善专家参与预警、指挥、救援、救治和恢复重建等应急决策咨询机制。
--积极组织专家参与应急理论研究、应用技术开发、会商、研判、案例分析、培训演练和科学普及等活动,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决策建议、专业咨询和技术支持。
第六节 志愿者队伍
--充分利用组织化与社会化动员相结合的机制和方式,依托民政、共青团、红十字会、基层社区以及民间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建立形式多样的应急志愿者队伍,重点加强青年志愿者队伍建设。
--制定相关鼓励政策,制订应急志愿行动纲要,构筑社会参与平台,建立志愿者信息库,加强志愿者的培训和管理,逐步建立政府支持、项目化管理、社会化运作的应急志愿长效服务机制。
--发挥志愿者队伍在科普宣教、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到“十二五”末,在交通、旅游、铁路、建筑、民航、矿业、电力等高危行业,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专院校,社区、乡村成立50支红十字应急救护队。
第五章 加强储备运输体系建设 增强应急物资保障能力
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基础设施建设、网点布局优化、机制完善及实物储备与能力储备统筹安排等,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充分利用公路、铁路、水路、民航等运输主力,发挥军队和社会各方面运输力量的作用,建立应急物资和救援队伍紧急运输的快捷通道。
第一节 物资储备
--扩建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新建设区市、81个县(市)救灾物资储备库,使全省标准化救灾物资储备库达到93座。
--在南昌建设省级综合性救援应急物资储备库,在宜春、上饶、赣州建设区域性综合救援应急物资储备库,各设区市依托公安消防支队战勤保障大队建立应急救援物资保障基地。
--在现有省级防汛物资储备仓库基础上,重新规划建设南昌、景德镇、宜春、赣州4个省级防汛物资储备仓库。
--在南昌建立1个国家级和1个省级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加强市、县(区)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建设1个省级林业有害生物应急防治物资储备中心和11个区域性林业有害生物应急防治物资储备库,进一步加强县级林业有害生物应急防治物资储备库建设。新建和改扩建天敌资源繁育中心、生物制剂厂,建设区域性药剂药械库,为县级森防检疫站配置机动喷药机械设施。
--在高速公路重点区域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仓库。依托重点水域所在城市的应急物资储备库点或水上救助基地,增加水上搜救和污染处置应急物资储备。
--在“十一五”建设基础上,依托安全生产救援队伍和高危行业大中型企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构,建立安全生产救援物资储备库点。
--完成省级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在赣州市建设省级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分库。加强省、市、县三级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建设。在南昌建设省级红十字备灾救灾中心,完善我省红十字系统备灾救灾物资储备。
--建立省、市、县三级动物疫病防控的疫苗、药品器械、防护用品和农作物病虫灾害防控等应急物资储备制度。按照每年应急防控500万亩农业病虫灾害的规模,建立省级农作物病虫灾害应急防控物资储备库。储备所需的农药、施药器械和防护装备。在11个设区市建立区域性农作物病虫灾害应急防控物资储备库,加强病虫灾害应急防控物资储备。
--完成南昌、赣东、赣西、赣南四个分片区的应急通信物资储备中心建设,科学编制应急通信物资储备目录和标准,制订全省统一的应急通信物资储备计划,建立调配机制,保障通信物资在抢险救灾中的应急需要。
--开展城市应急和战略储备水源地规划及建设工作,建立大中城市地下水应急水源地,保障饮水安全。
--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以粮油、猪肉、食盐等生活必需品和方便面、矿泉水等应急商品为重点的应急商品储备制度、指挥调度系统、投放网络和应急商品数据库,建立适量成品粮油应急储备,调整优化省级储备粮油、猪肉等应急商品库点布局。
--完善省级成品油、煤炭、天然气、电力设施器材等储备,建立成品油应急商业储备数据库,优化成品油仓储布局,完善成品油仓储基础设施。力争转接中石化江西分公司九江瑞昌7105油库,建成能储存40万立方以上的成品油储备库。建成省级储煤基地和九江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将宜春二五六处、三七○处、六三二处、南昌九三三处、崇仁六七三处纳入全省应急物资储备库的建设和布局中。
--建立健全金融应急储备和保障体系,加强计算机、电力网络设备等应急物资储备建设,完善金融业务系统数据库备份制度,确保应急状态下金融各类核心系统和重要业务工作的稳定运行。
--建立应急物资监测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紧急生产、采购、征用、调拨、配送及更新机制,完善应急物资储备更新、轮换的财政补偿政策和核销制度。完善应急物资投放网络,建立区域间应急物资余缺调剂和联动工作机制,健全救灾物资社会捐赠机制。
第二节 紧急运输
--发挥交通战备保障系统的优势和作用,建立交通战备保障与应急运输保障的联运机制,提高关键基础设施和重大危险发源地的通达能力。以客货运输站场和高速公路服务区为依托,合理布局应急运输队伍集结地和医疗救助站,逐步在全省建立运力集结、资源补给、医疗救助、车辆维修的交通应急救助网络。
--建立水路应急运输保障机制,以重点港航企业为依托,加强船舶应急运力储备,加强船员及操作人员的配备和训练,提高执行水路紧急运输任务的快速反应能力。强化水上监管系统与现场监督站点、船艇、车辆等设施装备协调,形成信息接收、传递与反应快速化的立体搜救体系,提高海事系统快速反应能力。
--建立空中运输紧急协调、调用和补偿机制,简化调用程序。加强与空军、陆航部队、民航管理部门和航空运输企业的联系,建立联系密切、运转高效的空中紧急运输保障机制。配有直升机的地区、城市及有关部门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建立健全机场公安部门日常配套设备设施补充完善制度,有效提升空中紧急运输保障能力。
--根据我省铁路建设发展新形势,适时调整铁路紧急运输保障预案,完善铁路运力紧急调度机制,提高铁路应急装运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