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非公有制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10.医药业。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研发、临床试验和产业化步伐,力争在生物医药关键技术和重大新产品研制方面取得突破,推进我市医药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引导和鼓励医药企业向已具备医药发展基础的两江新区、高新区、万州经开区、涪陵工业园区、合川工业园区、垫江工业园区等开发区、工业园区和产业发展区域集聚,实现污染集中治理和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发展壮大中成药与现代中药、化学药品制剂、化学药品原药、医药化工中间体等优势产业,积极培育生物和生化药品、兽用药品等潜力产品。“十二五”期间,累计投资250亿元,2015年实现工业产值400亿元。
  11.建筑业。加快推动行业发展理念向低碳建造转变、行业结构向大土木建设领域转变、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转变,进一步走向集约化经营,大力拓展外地建筑市场和争取国际工程中标及劳务输出。“十二五”期间,累计投资2000亿元,2015年实现产值3500亿元、一级建筑资质等级企业达到120户以上。
  12.能源产业。建立和完善能源输入网络,着力构建清洁、安全、可靠、低碳的能源保障体系,重点提高电力、天然气、煤炭保障能力。积极推动水电、风电、生物质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建设,优化燃煤发电,有序发展热电联产,加快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积极发展煤层气、页岩气和城市垃圾沼气等非常规气源,实施地下储气库项目,构建多渠道气源;加强区域合作,增大市外煤炭资源调入力度,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作用,加快大型煤炭集散枢纽基地建设。“十二五”期间,累计投资1600亿元,2015年实现产值800亿元。
  (二)加快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旅游、会展、中介服务、创意产业、商贸、餐饮等服务业,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发展。2015年,非公有制经济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到550万人、实现增加值4300亿元。
  1.现代物流业。围绕“一江两翼”国际物流大通道战略和“三基地四港区”及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建设,以产业为支撑、以市场为纽带,规划建设多层级物流园区,建设以国家级综合物流枢纽平台、西部地区外贸物流高地、西部地区水陆空联运枢纽、西部地区综合物流服务基地等为支撑的全国性供应链物流协作共生区和西部地区综合物流中心。培育壮大物流企业,推动物流一体化、专业化、信息化、现代化和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笔记本电脑、汽车摩托车、能源、化工、金属材料、农产品等专业物流。积极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发展多式联运和电子商务,培育壮大一批50亿元、百亿元级骨干物流企业。到2015年,吸纳75万人就业,实现增加值850亿元。
  2.金融业。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作用,创新发展金融业,强化金融业支柱产业地位和区域辐射服务能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积极引进世界知名外资金融机构在渝设立中国区总部或西部总部、分支机构和功能性服务中心,壮大银行、证券、保险主体金融业;稳步发展融资担保公司,鼓励小额贷款公司创新发展,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基金,支持信托公司做大做强,推动融资租赁公司增资扩股,积极推进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机构创新试点;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结算、电子商务国际金融结算、电子票据交易结算等,加快建设离岸金融结算中心。
  3.旅游业。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多层次推进旅游业发展。全面提升观光旅游,加快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和乡村体验旅游,开发邮轮游艇等专项旅游。打造长江三峡、大足石刻、山水都市、乌江画廊、天生三硚、温泉之都等旅游精品,规划建设100家五星级酒店、一批特色旅游酒店和乡村农家乐。
  4.会展业。坚持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品牌化,加快发展会展业。积极举办国际国内重要展览、会议、重大赛事等活动。大力培育产业类、消费类、农商对接类等会展品牌。到2015年,建成各类展场面积达80万平方米以上,会展业直接收入55亿元。
  5.中介服务业。推进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发展,提高全市中介服务组织发展的整体水平。积极发展法律仲裁、会计税务、咨询评估、并购重组咨询、工程设计、融资担保、工业服务外包等中介服务业。建成以主城九区为核心的高端中介服务业聚集区,以万州、涪陵、黔江、江津、合川、永川为中心的区域性中介服务业聚集区,打造西部地区中介服务业高地。到2015年,从业人员达到50万人以上,实现增加值400亿元。
  6.创意产业。重点扶持发展研发设计、软件设计、文化传媒、建筑设计、咨询策划、时尚消费六大类创意产业。“十二五”期间,通过建设60个以上的创意产业基地,形成10个在西部地区及全国有影响的创意产业发展集聚区,把重庆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设计中心”、全国知名的“艺术原创制作基地”和中国西部重要的“数字娱乐、软件及服务外包基地”。到2015年,从业人员达到35万人以上,实现增加值650亿元。
  7.商贸业。以改善民生为导向,以扩大城乡消费为主线,加大运用现代经营方式、服务技术、管理手段、新型业态和组织方式改造传统商贸业力度;将新型营销、服务和组织方式引入传统商贸业的功能结构、网络结构和经营业态调整,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的步伐。围绕10大百亿元级商圈、18个百亿元级专业市场集群以及若干特色商业街和专业市场规划,建设国际品牌村、商业特色街、中心镇商业中心,推动购物消费,打造西部地区“购物天堂”。到2015年,从业人员达到220万人,实现增加值1200亿元。
  8.餐饮业。优化品牌餐饮企业发展,培育扶持本土品牌,加快重庆知名餐饮企业向外扩张步伐。构建和完善适合当地消费实际的餐饮体系。充分挖掘知名传统饮食文化内涵,改造提升一批美食特色街,规划建设西部地区“美食乐园”。着力打造特色美食街、餐饮食品安全示范街。到2015年,从业人员达20万人以上,实现增加值350亿元。
  五、空间布局
  按照“各展所长、因地制宜、协调发展、共促共赢”的要求,以二环以内区域为核心增长极,以江南产业走廊为重点发展廊道,以包茂高速公路、兰海高速公路、成渝环线高速公路、渝昆高速公路、沪渝(蓉)及万开高速公路等为主要发展轴线,形成“一核一廊五带”辐射式、网络化产业发展格局,通过重点城镇的极化和扩散效应,带动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重庆市非公有制经济产业空间布局图(图略)

  (一)二环产业增长极核。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