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公共交通体系周到便捷。以创建公交都市、建设人民满意公交为目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到2015年,主城区公交出行分担率达 50%,每万人拥有公交车 17 标台;主城区居民步行 5 分钟到达公交站点,5 分钟换乘;公交车准点率达90%以上,公交车IC卡覆盖率达100%。
加快推进地铁建设,发展低碳交通。“十二五”期间,轨道交通通车里程达 250 公里,形成“两横两纵”(2、4、1、3号线)和“三放射”(连接东山、仙林和江北线)的主要骨干客流通道,加快建设与地铁接驳的公交换乘枢纽;建设公交智能化系统。
(十)公共文化体育丰富多彩。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打造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群众文明素养和身体素质。到2015年,镇街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建成率达 100%;社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成率达100%;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1200平方米;每年为基层送图书2万册,送演出400场,确保每个行政村平均每月看1场以上电影,每年看5场以上文艺演出,每个学期为中小学生放映2场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城乡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100%;建成体育强市和亚洲体育中心城市。
“十二五”期间,全市建成50个示范文化站、100个五星级文化站和一批达标文化室;区县均建成文化信息资源中心并向镇街、社区延伸服务;在主城区建成“10 分钟体育建设圈”;建设沿秦淮河体育健身带、南部新城市民健身中心、明外郭--秦淮新河百里风光带和河西沿长江风光带体育健身长廊。
二、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
以“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为原则,立足经济发展,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优化收入结构,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可比倍增。明确以农民、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为收入倍增重点人群,拓宽就业、创业、投资、社保和帮扶等增收渠道。
(一)稳步增加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就业结构,实现收入结构合理调整。重点促进中等收入人群比重不断提高,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实现劳动报酬稳步增长;加强工资收入分配宏观调控,建立健全工资增长机制,确保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
(二)大力提高城乡居民经营性收入。以打造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和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为契机,完善鼓励创业的工作机制,实现创业政策、创业信息、创业平台、创业服务和创业成果共享,优化创业环境,提高创业成功率,发挥创业增富效应。大力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加快发展高效设施农业,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富民合作、劳务合作等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完善农业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的利益联结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