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共建美好新南京,共享幸福新生活”千日行动计划的通知

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共建美好新南京,共享幸福新生活”千日行动计划的通知
(宁委发〔2011〕57号)


各区县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共建美好新南京,共享幸福新生活”千日行动计划》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中共南京市委
南京市人民政府
2011年10月21日

“共建美好新南京,共享幸福新生活”
千日行动计划

  为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彰显城市特色,现制定“共建美好新南京,共享幸福新生活”千日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在全省争当“科学发展第一、改革创新第一、和谐稳定第一”的总体要求,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之路,紧紧抓住承办青奥会的历史机遇,高标准开展新一轮城市建设,实现“设施优良完善、交通畅通有序、环境优美怡人、文化特色彰显、市容市貌整洁、城乡和谐发展”的目标,让南京更美好、生活更幸福,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把南京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千日行动计划遵循“以人为本、绿色发展、提升品质、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经济建设和改善社会民生统筹兼顾为目标,注重拓宽城建工作思路,提高建设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注重优先安排与市民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工程,加快完善城市综合配套,加快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加快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为群众办实事,让百姓得实惠;注重工程组织实施的科学统筹和协调推进,把握好与社会承受度相适应的推进节奏,努力将工程建设过程对市民百姓的影响降到最低。

  (二)绿色发展

  突出绿色发展。按照“两个率先带好头、转型升级做示范”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更加强调集中、集约、集聚发展,提升城市内生增长动力;进一步突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生态文明水平;进一步加快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园林绿化提档升级,挖掘提升南京绿色内涵和“山水城林”城市特色。

  (三)提升品质

  全面提升品质。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着力做好老城保护与新区开发,提升精致发展水平,丰富城市综合内涵,凸显历史积淀,提升城市人文内涵;着力推进“智慧南京”建设,全面提高智能技术使用范围、运用水平,提升城市软实力和市民生活品质;着力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精细管理,推进城市管理精准化和高效化。

  (四)共建共享

  实现共建共享。致力推进公众参与城建,充分反映社会公众的意愿和利益诉求,有效维护公众对城建项目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致力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充分吸纳公众建设性意见和合理化建议,提高广大市民自觉参与城市建设、维护建设管理成果的积极性;致力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提高生活在南京的自豪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三、战略目标

  通过开展千日行动,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复合型、城乡一体化的绿色生态网络,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进一步保护整治老城环境,彰显古都神韵、滨江风貌和人文绿都特色;进一步推进智慧南京建设,充分发挥南京科技、产业和人才优势;进一步构筑高起点的现代化立体安全防护体系,支撑和保障城市建设和发展;进一步优化城市管理体制,建立信息化管理模式,提高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四、主要任务

  城市建设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水平管理,全面实施“共建美好新南京,共享幸福新生活”千日行动计划“七大工程”,即:安居便民工程、交通畅达工程、绿色环保工程、文化彰显工程、市容文明工程、智慧南京工程、公共安全工程。全面提升城市市容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提升人居质量,提高城市区域承载力、综合竞争力和集聚辐射力,更好地彰显南京人文、生态、滨江、宜居的特色,打造百姓宜居幸福和谐新南京。

  (一)安居便民工程

  坚持城建惠民理念,立足民生需求,积极解决百姓关注的难点热点,统筹推进绿地游园、保障房建设、城中村改造、淹水片区改造、便民体育设施等民生工程,让百姓分享城建成果,提升百姓的幸福感、舒适感和安全感,营造安居怡人环境。城市公共供水水质合格率稳定保持在 100%水平;每年供水企业二次供水改造200处;建成覆盖全市城乡的10-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覆盖率达90%;初步建成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逐步实现老城居民出门300-500米可达绿地游园的目标。

  1、提高供水标准。以提高水质保障能力为目标,加强保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有效整合城市供水资源,以城市水厂代替乡镇、企业自备水厂向居民供水;保护山区水库,建成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大力整治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违法建筑及设施,完善突发性事故应急机制。加快实施北河口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工程,提升饮用水水处理工艺,实施主城八区二次供水抄表到户改造工程,由供水企业进行专业化改造,实现专业化管理,保障二次供水用户水质安全。

  2、绿地游园建设。结合项目带动和环境改造,选择贴近百姓、服务百姓的地区,每年新建绿地游园20个,不断完善我市绿地系统布局,增加基层绿地数量,初步形成以主城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分布均匀、特色显著的绿地游园框架体系。

  3、保障房建设。以实现“住有所居”为宗旨,重点提高住房保障质量内涵,建立健全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进一步 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有效缓解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力争在全省率先将全市20%的户籍人口纳入保障范围。不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全市新开工建设各类政策性住房1900万平方米,竣工1100万平方米。

  4、“城中村”改造与居住区环境整治。按照建设人民幸福城市的要求,推行改造与整治相结合,最大限度争取、利用土地开发、拆迁安置、社会综合保障等优惠政策,全面完成绕城公路周边及以内的成片“城中村”项目改造和整治;完成老城内危旧房改造130万平方米;完成主城范围内110个居住区环境整治,完善基础配套和物业管理,优化居住环境,提高居住区百姓生活品质,建设和谐宜居社区。

  5、无障碍设施建设。重点开展无障碍设施建设,坚持新建无障碍设施的同时,加大对道路和旧建筑物的无障碍改造力度;开展大规模的整顿清理行动,消除无障碍设施被占用、被破坏的现象;建立健全无障碍建设管理督导队,加强对全市无障碍建设、管理和检查监督工作。

  6、公厕整治。每年新改建20座公厕,以方便、清洁、节能、美观为目标,通过调整公厕内部布局,完善设施和功能,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如厕环境;提升新建公厕的建筑品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部分区域,试点安装移动环保公厕,进行拾遗补缺,逐步解决公厕不足。

  7、淹水片区整治。通过综合整治河道、消除束水节点、改造排水管网、建设排涝泵站等工作,逐步建成行之有效、保障有力的现代化城市防洪排涝系统,完成一批防洪排涝项目,全面提升防汛排涝能力和暴雨抗灾能力,提高预警能力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8、便民体育设施。进一步配套建设基础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形成网络,提高市民体育健身便捷化水平。在秦淮河主城区段两岸规划建设青少年儿童、中老年人等不同人群均可以参与的、具有一定规模、相对集中的体育健身绿地;街道和镇全部建有文化体育活动中心。

  9、便民文化设施。突出城市个性,彰显人文特色,合理选址建设文化休闲广场,倾力打造城市“客厅”,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的场所。建设市级群艺馆、图书馆和博物馆;各区(县)建有文化馆、图书馆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文化广场。

  10、社区中心建设。深入开展和谐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着力打造20个档次高、规模大、文体活跃、综合服务水平高的品牌社区,充分彰显青奥精神走进社区的理念。大力推进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配套服务,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便民服务管理网络。

  (责任部门:市规划局、市住建委、市城管局、市文广新局、市民政局、市体育局牵头,各区政府配合)

  (二)交通畅达工程

  引导城市交通向人文、畅达、绿色、智能方向转变,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水准、人民满意的公交都市。加快城市快速路、停车场等工程建设,加密城市路网,提升城市道路整体通行能力;坚持公交优先战略,为市民提供一流的城市交通环境。地铁开通运营里程超过200公里、日均客流量超过150万人次;85%以上公交单行45分钟内到达,主城区公交对居民出行分担率达到40%,公交线网密度达到3.5公里/平方公里;公交车平均行驶速度达到 20 公里/小时以上,主城区公交站点300米覆盖率达到90%以上;提高新能源公交车比例,60%以上车辆达到国Ⅳ标准;交通信号绿波控制路口达到85%以上。

  1、快速路系统建设。完成《快速路网系统专项提升方案》,完善城市快速路系统,加强外环和内部快速路网系统的衔接,加快主城西部和东部地区南北向通道的建设改造,完成纬一路、纬九路等快速化改造工程;建成滨江大道雨花段(含秦淮新河桥梁),完成绕城公路城市化和江北大道快速化改造。

  2、地铁建设。加快城市轨道系统建设速度,完成地铁10号线一期、3号线、S1线(宁高城际快速轨道)一期、S8线(宁天城际快速轨道)一期等工程建设,新建投运140公里,增强地铁规模效应。

  3、交通拥堵治理。大力推进主城微循环道路建设,进一步加密城区路网,提高路网连通性和可通达性,打通断头路;每年拓宽和渠化十五处以上城区瓶颈路段和交叉口,畅通道路微循环系统,提升通行能力,逐步消除城区内交通堵点;对二桥、三桥通行的公交车实施免费,缓解大桥拥堵状况。

  4、公交线网优化提升。强化公交主导地位,优化完善公交线网结构,科学合理的衔接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的站、线、网,每年设置不少于20公里的公交专用道并成环成网;加强公交专用道使用和监督管理,公交专用道上行驶的公交车监控设备安装率达20%以上,对新建和改造道路的公交专用道实现同步设计、同步建设。

  5、清洁能源车辆更新。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公交,更新、新增公交车不少于3000辆,新增出租汽车1500辆,新增公交车辆中新能源公交车辆不低于公交车总量的60%。

  6、停车场建设。加强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创新停车设施建设和管理体制机制,制定南京市停车建设和管理实施意见,按照“新帐不欠、老账逐步还清”的要求,加强城区停车设施建设,每年建设停车泊位约15万个。

  7、换乘枢纽建设。大力改善地面交通间、轨道交通间、轨道和地面间公交换乘条件,优化换乘整体布局,建立多层次、一体化客运枢纽体系和换乘体系,建成小红山、中胜客运站和马群等客运综合换乘中心,方便市民换乘和出行。主城区居民 5 分钟步行到达公交站点,5 分钟换乘,主城区公交站点300米覆盖率达到90%以上。

  8、静态交通管理。制定科学性、可操作性强的停车管理规定,明确停车管理范围,严格控制路内停车,规范停车管理模式,实行差别收费政策,加强停车设施维护,强化违停处罚措施,形成良好停车秩序。

  9、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建成智能交通控制中心,建立智能化绿色交通管理体系,完成交通信号智能控制系统二期工程,提升交通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

  (责任部门:市住建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交管局牵头,市城管局、市城建集团、市地铁指挥部配合)

  (三)绿色环保工程

  全面实施蓝天、清水、生态南京建设,引领城市生态环境向纵深发展,突出南京山水城林的城市特色;实行最严格的环保制度和最先进的环境准入标准,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关停搬迁污染企业,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性好转,为市民提供洁净、舒适的生态环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0%以上,灰霾天数明显下降;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 90%以上;全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30万吨/日,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实现垃圾分类收集基本覆盖全市建成区,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达到 10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平方米以上;到2013年建成国家生态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1、空气和噪声污染治理。推进绿色施工,强化扬尘监管,采取综合扬尘污染控制措施,有效控制各类扬尘;扩大限行区域,全面淘汰黄标车等高污染车辆,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控制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建立城市清洁空气通道;改革渣土运输和处置方式,根治渣土抛洒等现象;强力推进预拌混凝土行业治理升级,按规范标准实现绿色生产;加强施工噪声、交通噪声、社会噪声整治,严格控制工业噪声,开展“宁静社区”示范建设。

  2、污染企业关停并转。深入开展“三高两低”企业整治工作,基本完成钢铁、建材、电镀、印染、造纸、化工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实现削减存量污染物和控制增量污染物的双重目标,通过关停污染企业,腾出被占有环境资源和容量;制定“退二进三”分步实施计划和配套政策,基本完成绕城公路以内主城区工业企业“退二进三”任务,凡达不到环保要求的企业一律退出主城区。

  3、雨污分流改造。提高污水收集能力和污水进厂浓度,形成独立的雨水、污水收纳系统,敷设250公里污水主次干管,完成170平方公里流域(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

  4、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截污清淤、引水补水、生态修复等措施,完成内秦淮河北段等22条黑臭河道综合治理;加强湖泊生态治理工程,确保主要湖泊水质处于轻度富营养化水平以内。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