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四川省农村公路“十二五”建设规划的通知

  按照川办函〔2010〕54号,实行项目建设全过程全方位精细化管理,健全工作和责任体系;着力加强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安全、投资和廉政“五大”管理;建立健全项目建设进度管理体系;加强投资控制和工程建设领域廉政建设;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加强组织协调和监督考核,确保2011年巩固提高、重点突破,2012年决战决胜、实现目标。
  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建立较为完善的项目储备制度。综合分析项目效益和群众需求等因素,区分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建设时序。继续发挥交通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平台作用,加强与发展改革、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林业、水利等部门的协调,坚持全过程全因素管理,高效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攻克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项目规划设计的技术难题,提高技术经济水平,加快项目建设。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以“英才工程”、“双优工程”、“卓越工程”和“援助工程”等四大工程为抓手,充分发挥交通职业技术教育资源优势,培养和造就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交通运输人才队伍,营造有利于人才积聚和成长的发展环境,确立四川交通运输人才在西部地区的横向比较优势和省内第三产业中不同行业的比较优势,为全省交通运输事业科学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升行业发展软实力。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高服务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建设诚信交通,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部门的诚信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贯彻落实廉政准则,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快构建行业内控制度体系。弘扬交通抗震救灾精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行业文化建设。

  四川省农村公路“十二五”建设规划

  为加快我省农村公路建设,完善农村公路网络,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根据《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及相关规划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两个加快”的部署,结合全省农村公路发展实际,编制《四川省农村公路“十二五”建设规划》。本规划实施年限为2011-2015年。
  一、农村公路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现状。
  1.基本情况。截至2010年底,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4.7万公里,较“十五”末增加 8.3万公里,其中,县道 4万公里,乡道 5万公里,村道15.2万公里,专用公路 0.5万公里;高级次高级路面铺装公路11万公里,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45% ,较“十五”末增加8万公里;实现90.2% 的乡镇通油路(水泥路)、98.4% 的建制村通公路和 53.7% 的建制村通水泥路(油路),分别较“十五”末提高38、44.5和40个百分点,累计新增 1178个乡镇通油路、20955个建制村通公路、19500个建制村通水泥路(油路),新增直接受益农民群众2500万人;有农村公路客运站3334个,较“十五”末增加2471个,覆盖我省农村75.6% 的乡镇;实施渡口改公路桥234座、3万延米,渡口改人行桥 408座、1.6万延米,建设乡镇客(货)渡码头1554个,渡口较“十五”末减少269个。
  2.“十一五”发展情况。
  ---农村公路实现跨越式发展。“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农村公路建设规模最大、工程质量最好、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修路积极性空前高涨,我省农村公路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5年来,全省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12.7万公里,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完成投资 613.4亿元,是“十五”期的 4倍,无论建成规模还是完成投资均排名全国第一,创历史最高水平。2009年我省启动实施农村断头公路建设,新改建农村断头公路1万公里,解决了一大批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最迫切的断头公路问题,切实改善了边远山区老百姓的出行条件,完善了农村公路网络,丰富了农村公路的发展内容,成为我省“十一五”时期农村公路发展的一大亮点。通过“十一五”农村公路快速发展,全省农村公路通达深度显著提升,路面状况明显改善,农村公路树状网络基本形成,广大农民群众基本出行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为加快我省城乡统筹,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期间,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四川农村公路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06〕20号)为指导,在坚持民主、自愿原则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省情的农村公路建设新路子,创造了以“四权模式”为核心的仪陇经验,建立健全了农村公路建设“四项机制”,规范了建设管理行为;通过加强基层干部技术培训和送技术下乡等形式,有效缓解了农村公路建设技术管理力量不足的问题;以开展“农村公路质量年活动”为载体,以建立农村公路检测试验室为抓手,走专群结合的路子,逐步建立“政府监督、专业抽检、群众参与、施工自检”的农村公路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监督覆盖面进一步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公路快速、健康发展。
  ---公路管养取得重大突破。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5〕49号)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06〕42号),确立了以县级人民政府为责任主体,县、乡、村共同负责,专业养护和家庭、个人承包养护相结合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格局,初步构建了“县为主体、省市补助、社会捐资”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保障机制,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得到逐步加强。截至2010年底,全省有90% 的市(州)人民政府出台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有 80% 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有72个县(市、区)组建了 1426个农村公路乡镇管理站,有相当部分县级人民政府还将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管理资金纳入了财政预算,农村公路养护投入逐年增加,“十一五”省安排农村公路大中修4500公里。
  ---公路客运网络加快建设。随着农村公路网的基本形成和不断完善,特别是农村公路通行条件的改善和站场设施的逐步配套,各地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公路建设等科学编制农村客运发展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性和调控作用,坚持路、站、运一体化发展,明确公路建设与客运站点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的原则,使“路通”和“车通”得以有效衔接,我省农村客运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农民群众乘车难、候车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十一五”期间,全省新建农村客运站2471个、开通客运路线 6317条,客运班车总数达到2.94万辆,乡镇、行政村通达率分别达到93.7% 、74.4% ,惠及我省 4130个乡镇和35655个建制村的农村群众。
  ---公路安全水平得到提升。“十一五”期间,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理念,围绕提高农村公路安全保障能力,积极开展桥梁、重要路段安全隐患排查专项行动,大力实施农村公路危桥整治、渡口改公路桥(人行桥)、农村小码头建设和安保工程,我省农村公路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十一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危桥整治251座、2.9万延米,整治改善重要农村公路安全隐患路段5900公里,实施农村渡口改公路桥 234座、3万延米,农村渡口改人行桥408座、1.6万延米,建设乡镇客(货)渡码头1554个。
  (二)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尽管我省农村公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重大历史性突破,但由于我省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落后,农村公路欠账多、基础薄弱、发展条件差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农村公路总体处于“温饱”状态,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路网不完善。受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建设规模等因素制约,我省农村公路通达深度低、覆盖人群不足、连通度差的问题依然存在。截至2010年底,全省还有 440个乡镇不通油路,部分通往农业产业园区、产业基地、新农村综合体及示范片道路不畅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影响了路网整体效益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员往来和物资集散,制约了区域经济发展,是我省农村公路发展的薄弱环节。
  2.技术等级低。截至2010年底,全省农村公路中等级公路仅占75.7% ,而且绝大部分为四级公路,路面铺装率44.9% ;农村公路网中起骨架作用的县道公路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仅占26.5% ,仍有9.1% 为等外级公路,还有26.2% 的公路未铺装路面;已实现路面铺装的县乡公路,大多为沥青表处路面,路用性能差,使用寿命短,大都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安全隐患多,抗灾能力弱;通村公路建设标准偏低,缺桥少涵,有路不畅,因灾受阻、断道等问题严重,全省农村公路总体质量不高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3.发展不平衡。我省地域广阔,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以及发展基础差异大,农村公路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较为突出。通过“十一五”农村公路加速发展,内地经济较发达地区基本实现了“油路到乡、公路到村”的目标,解决了广大农民群众基本出行问题;而我省藏区、彝区和秦巴山区三大连片贫困地区,由于公路建设成本高、经济基础差、建设资金筹措能力弱,农村公路发展相对滞后,农牧民群众“无路可走、有路难行”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瓶颈”制约严重。
  4.养护管理薄弱。与“十一五”时期农村公路快速发展相比,我省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基础薄弱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部分地区农村公路管养主体缺位,养护资金、机构不落实,养护管理制度不完善,农村公路缺养失养问题突出;二是公路养护机构人才流失严重、技术管理人才缺乏,多数县级公路养护管理部门只有1-2名技术人员,管养能力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三是公路建设投入不足,建设标准低,设施不完善,抗灾能力弱,公路通而不畅,因灾断道频繁,进一步增大了养护管理的难度。
  5.运输服务能力不足。一是农村客运发展不平衡,三州少数民族地区和部分边远山区农村客运通达率较低,农村客运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不高;二是运输组织方式单一,与城市客运和长途班线缺乏有效衔接,还不能充分满足农村群众方便快捷的出行需求;三是运力结构单一,以中小型普通车辆为主,车辆档次较低,服务质量不高;四是运输安全基础比较脆弱,安全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十二五”农村公路面临的形势与需求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农村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我省农村公路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落实中央的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十二五”时期我省农村公路将面临以下四方面的发展需求:
  一是农村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农村公路是保障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设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十二五”时期,随着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着力将成渝经济区建设成为西部经济中心,以及我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部署,我省农村社会经济将发生深刻变化,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必将对农村公路发展质量、发展速度、服务水平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大农村公路供给能力,满足农村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