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积极推广畜牧生态养殖模式。以加强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设施改造和推广农牧循环、有机商品肥加工、发酵床养殖等综合利用模式为主要内容,以生态化利用和减量化排放为目标,组织开展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创建活动。把畜禽养殖场建设纳入农业产业布局和功能区总体规划,着力推进农牧结合的生态养殖方式,加快推广林地、茶园养殖等立体种养模式。大中型规模场要实行沼渣沼液与周边农田、蔬菜园艺基地相结合,小型养殖场及散养户要将畜禽粪肥经堆积发酵腐熟后直接还田。着力推进畜禽粪便综合治理措施,规模养殖场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干湿分离、雨污分流,积极发展商品有机肥,大力提高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着力推进畜禽粪便统一收集、处理和利用。推广应用养殖场养殖废水净化技术,鼓励养殖企业进行综合利用技术改造,做到循环利用。
(十二)切实强化畜产品质量建设。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深入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创建活动,加大饲料质量、兽药残留和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力度,不断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督促养殖企业、屠宰厂等建立生产记录,严格落实产地检疫、凭证收购和屠宰检疫制度,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实现畜产品生产过程可控、销售渠道可查、产品质量可追溯。完善省、市、县三级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加大对规模养殖场、屠宰交易市场和输入畜产品的质量检测力度,加强对违禁兽药、化学品和饲料及添加剂的质量抽检,严厉打击各种违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行为,规范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使用秩序。到2015年,全省兽药、饲料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畜产品残留检测合格率达到99%以上。
(十三)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建设,组织开展规模养殖场防疫规范示范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动物防疫科学化水平。严格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坚持强制免疫与计划免疫相结合,建立健全疫病监测预警体系,积极创新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模式,努力实现由疫病控制向生物安全控制和疫病净化的转变,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强化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加快建立以承担动物防疫检疫等动物卫生监管职责为主体的官方兽医,以开展城市宠物诊疗、养殖企业防疫业务为骨干的执业兽医和以服务农村畜禽免疫、疾病诊疗为基本防疫力量的乡村兽医的新型兽医队伍,全面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创新动物卫生监管机制,突出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信息化管理、动物标识与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实现动物疫病的全程控制与管理。健全完善动物疫病防控应急管理机制,大力推进应急指挥系统、应急队伍、应急物资储备规范化建设,有效提升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